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9-07-01 23:42:32 阅读量:
商洛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部长 岳 军
根据组织安排,笔者于2018年赴天津市武清区汊沽港镇挂职锻炼。挂职期间,该镇大王堡村打造的“津溪桃源”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积极探索现代都市型农业田园综合体模式,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对商洛发展特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有一定的启示。
一、“津溪桃源”项目的基本情况
“津溪桃源”位于武清区汊沽港镇南部,由天津市绿港生态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规划占地1万亩,计划建设集农业会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文化农业及旅游度假功能“五位一体”的农业综合休闲旅游区,共分三期开发,其中一期占地3000亩,定位为“桃”主题文化公园,重点发展桃产业、桃文化;二期占地2600亩,主要发展设施农业、智能温室和特色棚室等板块;三期占地4000亩,主要为黑色食品、葡萄、草莓、狝猴桃等高效农业拓展区。目前,项目一期已基本建成,共有桃林1500余亩,配套太空漫步、海盗船、漂流等功能点位10余个,全部向社会开放。
二、“津溪桃源”的主要运营模式
“津溪桃源”运行模式的核心是“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即: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发展方向,积极拓展农业文化功能、旅游观光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使产业在融合发展、互动发展中不断提升层次、水平和效益。主要发展模式是:
一是突出特色发展种植业。“津溪桃源”把都市型农业作为“立园之本”,突出“桃”特色、 围绕“桃”主题,全面开展作物种植、农技研发等系统性工作,目前园区先后选培栽植生产型桃树12万余株,涉及品种10余个、树龄普遍在20年以上,桃树种植面积占园区一期总面积的80%以上,并配套建成一批浇灌、养护现代化农业设施和采摘、展示功能设施,营造以“桃”为主题的特色园区氛围。
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汊沽港镇位于武清区南部,京沪高速、104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津溪桃源”立足辐射通(州)武(清)廊(坊)的区位优势,把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作为创新突破、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加大宣传和组织力度,成功举办四届“桃花节”和首届“津溪灯光节”,累计吸引游客100余万人。
三是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针对桃树花期果期有限、作物品种不够丰富的实际情况,“津溪桃园”坚持走多种经营之路,实施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保鲜加工、物流配送、科普培训等五大产业链建设工程,目前园区初步实现 “一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乐不停”的经营模式,即:3月至5月“赏桃花”、6月至10月“摘桃果”、11月至次年2月采摘温室草莓、西红柿等作物,有效延长桃园运营时间,提升运营效率。同时,在原有“桃花节”主题活动的基础上,策划了“津溪灯光节”,新建桃源第一桃、桃园三结义、鲤鱼跳龙门喷泉等景观,新增10余项游乐项目,加大游客的参与度,增加旅游收入。实施园区招商开发,先后吸引“兰”文化产业博物馆、津溪跑马场等一批功能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津溪桃源”功能,增强发展活力。
三、“津溪桃源”取得的成效
“津溪桃源”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是挖掘传统资源优势、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目前园区运营状态良好、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同时也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一是带动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园区在直接解决农民就业200人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土地流转,价格由每年每亩300元,上涨到每年每亩900元;桃果价格由每斤3元,上涨到每斤7至8元。同时考虑园区对周边住宿、餐饮、娱乐项目的拉动,预计带动至少千户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
二是打造项目品牌,提升社会知名度。仅首届“桃花节”9天,园区就接待游客近30余万人次,凤凰网、新华社等50余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打响“津溪桃源”品牌,提升汊沽港镇乃至武清区的对外知名度。
三是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园区对外开放以来,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普遍超万人次,有力拉动区域内旅游市场,特别是作为“高王路”旅游轴带上的新节点、新亮点,丰富区域内旅游功能、完善旅游布局,为全区都市型农业和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津溪桃源”发展模式的经验和启示
“津溪桃园”项目成功运营四年来,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也为商洛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发展提供了借鉴。
1、切实转变理念,优先发展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津溪桃园”走的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整合现有万亩桃园资源和产业优势,较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相互依托、融合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把发展农业产业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以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商洛广大农村目前的农业发展仍以家庭承包经营和种植业为主,呈现出分散性、低效率、低效益的特点。随着精准脱贫政策的深入实施,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和农业合作社等新产业、新主体、新业态不断涌现,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距离产业兴旺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一条就是产业兴旺,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必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把走产业化道路作为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严密科学论证,高度重视产业规划和项目策划。“津溪桃源”项目在前期谋划中大胆创新,聘请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专家,经过实地勘察、多轮研究,最终确定“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市场化经营为动力、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的总体思路,立足该镇林果经济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实际和基础,决定整合镇区西南集中连片的万亩桃林、高标准打造“津溪桃源”项目,并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发展规划、建设方案,确定功能建设、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十大方面、30项重点任务,形成科学全面的思路目标和工作体系,为项目顺利实施、成功运营打下坚实基础。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标准谋划产业发展规划是发展农业产业的关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依规而行。现在农业供给侧竞争非常激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地方实际的产业项目,使自己的产业项目立得起、站得住、走得远、能发展,必须经过严密的调研论证和规划策划,切忌盲目发展产业、上项目。应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自觉把自己的产业项目放在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去考量和谋划,看有没有比较优势、有没有发展空间,切忌一拥而上、盲目跟风、东施效颦。坚持科学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前请专业的规划设计机构进行论证和设计,并严格按规划方案实施,使产业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健康有序发展,切忌拍脑袋决策、随意变更经营模式。
3、创新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津溪桃园”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由镇政府与区绿化公司共同成立绿港生态景观建设公司,负责园区整体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并组建专门的农业合作社,聘请具有10年以上经验果农30余名,全面实现园区运作市场化、种养管护专业化的有机结合。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是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帮助村集体、村民或其他主体更好地落实国家发展农业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享受各种惠农利民的政策、福利,使产业发展不犯方向性错误。但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包打天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事必须交给市场去处理。因此,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注重突出特色,奋力推进品牌建设和名片效应。“津溪桃园”坚持围绕“桃”做文章,紧扣“桃”主题、突出“桃”特色,很好地发挥地方资源禀赋,形成 “一村一品”,使大王堡村在该镇总体的农业产业布局(东部精品苗木区、南部优质葡萄区、西部果蔬观光采摘区、北部棚室蔬菜示范区、中部万亩桃园区)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给我们的启示是:突出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立身之本,必须把“一村一品”以及品牌化建设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值的重要途径。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业领域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注册商标、形成品牌,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著名商标、知名品牌,大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推动“一村一品”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倾斜和引导扶持,使每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脱贫之路。
5、大力加强宣传,不断提升产业项目知晓率和美誉度。“津溪桃源”在区委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全面加强与主流报刊、电台、电视台的对接合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在首届“桃花节”前一个月,组织开展集中爆炸式宣传,取得显著成效。给我们的启示是:好的宣传也是生产力,全面、到位的宣传能为产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加持效果。在新媒体和网络力量空前的时代,好的宣传能够对知名度和影响力产生几何放大效应,随之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高度重视项目策划、包装和宣传,大力发展乡土、乡情、乡愁文化,宣传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养生理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知晓率和美誉度,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资和游客。
6、加强基层党建,积极培养致富带头人和领头雁。“津溪桃源”的实际控制和运营者是大王堡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名副其实的农村致富能人。“津溪桃源”项目不仅盘活本村土地资源,安置本村劳动力,而且带动周边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村党支部、支部书记的领导力和威信很高,在2018年换届中获得连任“一肩挑”。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必须持之以恒的加强基层组织力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领导核心作用。结合换届工作,把一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能干的好人”选出来、用起来,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