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检察围绕“六个关口”加强扶贫惠农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1-13 13:22:05 阅读量:

 随着扶贫惠农资金、项目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整体工作深入推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为切实防范扶贫惠农工作领域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从源头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白水县检察院积极会同扶贫开发部门建议镇办和相关单位严格把好“六个关口”,加强扶贫惠农领域风险防控,确保扶贫资金、项目、人员安全,不发生涉贫职务犯罪案件。

一是严把扶贫项目申报关。针对扶贫项目申报阶段可能存在的虚假申报、冒名申报、重复申报;瞒报、不报、漏报;内部暗箱操作等风险点。建议采取建立健全扶贫政策全面全程公开、公示制度,多媒体、多渠道、多途径宣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申报过程公开、透明;项目申报进行群众评议、村组评议、三委会成员签字确认等防控措施。

二是严把镇办初核关。针对镇办初核阶段可能存在的审查把关不严、制度形同虚设;审查标准不一、随机性大;人情项目、关系项目等风险点。建议采取加强廉政宣传,警示教育;完善初核审批程序、制度,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建立健全入户调查、实地调查以及调查记录制度;建立举报投诉制度等防控措施。

三是严把审核认定关。针对审核认定阶段可能存在的徇私、徇情,审批流于形式、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风险点。建议采取审核认定实行AB岗制;明确岗位职责、审批程序、审批标准、认定条件;审批结果公开公示,扩大群众知情面;重大项目资金决策过程民主化;建立健全审批监管监督制度及权力制衡机制等防控措施。

四是严把扶贫资金直接兑付到户、到人关。针对扶贫资金直接兑付到户、到人阶段可能存在的截留侵吞、挪用;冒名顶替;兑付不及时等风险点。建议采取严格资格、身份审查程序,直接兑付到一卡通存折;事后抽查、入户调查、确保兑付到户、人等防控措施。

五是严把项目管理实施关。针对项目管理实施阶段可能存在的项目发包过程暗箱操作、串标围标弄虚作假中标;项目实施过程弄虚作假、偷工减料、质量效益低下;验收走过场、虚假验收;虚假实施等风险点。建议采取规范项目发包程序、发包过程公开透明,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成立项目管理监督小组、日常监督与专业监督相结合;规范项目验收管理程序,聘请专业人员或机构或第三方进行验收;群众公开评议项目实施情况;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监控等防控措施。

六是严把报账关。针对报账阶段可能存在的虚假报账;侵吞、挪用扶贫款等风险点。建议采取建立健全财务报账机制,堵塞漏洞;严格报账程序,规范签字审批制度,村组报账严格实行双签制;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专人、专户、专账管理;实行财务、村务公开公示制度,确保群众知情权;加强对扶贫资金审计等防控措施。(预防科:赵飞)编辑:董嫱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