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法院这十年——坚持守正创新,高扬改革之帆

来源: 时间:2022-09-16 15:32:52 阅读量: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十年守正创新,十载日新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路风雨兼程、求新求变,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群众有所盼,改革有所为

2015年5月1日,立案登记制改革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开。从“审查”到“登记”,体现了人民法院坚决破除“立案难”的坚强决心。全市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全面实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2016年5月1日,全市基层一审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至新区审判庭。此处的“集中”,不仅“集中”了行政案件的审理,更“集中”反映了群众对打破行政诉讼“主客场”,破解“告官不见官”的殷切期盼。改革以来,新区审判庭行政案件协调化解率、服判息诉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等指标逐年稳中有进、进中趋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如何在执锤守正中让温良家风和煦而至,在情法相依中让恩怨情仇拨云见日,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给出了答案。2016年5月,耀州法院被列为全国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改革启动之后,耀州法院在全省率先组建家事审判法庭,推行人身保护令,设置离婚冷静期,创新推行心理干预机制、组建家事调委会、设立母婴室,开具“离婚证明书”,在全国和全省法院家事审判改革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家事法庭被省法院授予“集体一等功”,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和“全国巾帼文明岗”。

——改制度机制,破利益藩篱

员额制改革是一项力破藩篱,动自己奶酪的改革。在先后进行的5批员额法官遴选中,全市法院严格制定遴选方案细则、严格审查入额条件、精心组织入额考试、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全程全员谈心谈话,确保了人心不散、工作不断、质效不减。截止2022年9月,全市法院共有员额法官95名,相较改革之前缩减53.88%,司法精英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法官人均办案数从2017年的58件上升到2021年的158件,同比上升172.41%。

——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

为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铜川中院出台《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书记员责任清单》《审委会工作规则》等系列文件,取消行政化的案件审批制,压缩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范围,有序放权于独任法官和合议庭,98%以上的裁判文书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直接签发。

——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

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制约监督机制则是牵住“牛鼻子”的缰绳。铜川中院制定《院庭长审判管理权和监督权清单》,建立院庭长“静默式”列席案件合议和“四类案件”分类监管机制。落实专业法官会议议事咨询、专业法官会议和审委会过滤衔接以及类案和关联案件强制检索“三项机制”。全市法院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从2017年的5.42%下降至2021年的2.79%,同比进步2.63%,审判质量持续进步进位。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出台《员额法官退出管理办法》,对不宜继续担任法官职务的员额法官及时落实退出机制。认真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严格落实“月报告”制度。今年以来,全市法院526名干警按时填报“三个规定”,“有情况”记录达到130条,同比上升195.45%,违法干预过问案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扎实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推进规范行权、廉洁用权走深走实。

——扁平化管理,集约化运行

为切实破除内设机构繁杂拉降管理效率,过细层级管理制约司法质效的弊端,在第二批员额法官遴选结束之后,全市法院因院制宜,顺势而为,全面完成审判团队组建工作。基层法院形成专业化团队与综合性团队有机补充,中院形成大庭制与团队化相互衔接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全面完成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与审判机关职能无直接关联的机构被撤并,将耀州法院内设机构压缩至8个,其他区县法院内设机构压缩至5个,权责一致、结构科学、协同高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有效形成。

——保障更有力,法官更安心

严管倒逼有畏,厚爱激发有为。全面完成员额法官、法官助理职务转换、等级确认和工资调升,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级晋升常态化落实,力促审判人员立场更中立、心态更超脱、裁决更公正。按期完成聘用制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成聘用制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出台10项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论奖赏的鲜明导向。

——公开促公正,公正赢公信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市法院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有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新机制。十年来,全市法院共通过网络公开裁判文书5.3万份,庭审直播案件4500余场。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公民代表进法院”等活动,定期召开律师代表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座谈会,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

——重繁简分流,促快慢分道

既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纠纷,又要为群众提供“快捷式”解纷服务。全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累计通过委派方式线下调解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上调解纠纷1.1万件。组建两级法院速裁庭(速裁中心),40%以上的一审民事案件适用速裁程序审结,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连年维持在85%以上。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全市法院始终坚持科技赋能、智能添力,加快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智审”全面升级,建成“云上法庭”,上线破产案件辅助管理系统、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和电子送达平台,完成远程视频提讯室建设。疫情期间,通过立案“不掉线”、审判“走云端”、执行“网上见”,打通特殊时期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智管”多维发力,建成智能化审判管理中心、多功能信息中心,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上线运行,“智慧法院”建设提速进档。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铜川法院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继续思“破题”之策,寻“解题”之法,行“答题”之道,以“钉钉子”精神将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市法院工作新局面。


作者:张文东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