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蒲城法院:用足用活执行措施破解执行难题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0-10 08:58:26 阅读量:

为实现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庄严承诺,蒲城法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加大执行力度,加大执行力度,规范执行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和执行权运行机制。在现有的审判资源条件下,高效开展执行工作,促进执行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并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下,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建设,用足用活法律赋予的执行措施,努力破解执行坚冰,使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完善制度增效率

“执行工作要一盘棋、齐推进。事实证明,我院执行工作质效的大幅提升,源于我们对执行工作的改革,源于大执行格局的组建。”蒲城法院院长王玉琦说。

面对执行案件“井喷式”增长的严峻形势,如何在现有审判资源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既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有效破解执行难题?蒲城法院一直在探索。根据执行工作特殊性及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强化审判资源合理调配和使用,最大限度释放执法办案潜力,对人员分类管理进行大胆改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执行权运行机制,灵活分配人员,抽调精兵强将扩充执行局,在此基础上,执行局干警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结合的方式,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1+2+1+N名法警”的执行团队管理模式,使司法警察直接参与到每个执行案件的执行过程之中,与执行员协同作战,并在执行团队内部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规范执行案件办案流程,强化程序执行标准化,坚决杜绝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执行、乱执行等执行失范行为。

同时,蒲城法院通过深化执行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提升执行质效。简化内部审批手续,科学界定分管领导、庭长、副庭长的审批权限,加快案件流转速度。规范执行案款管理,构建“一案一人一账户”信息管理系统,设立了“蒲城县人民法院执行款物专户”,安排专人管理,确保每笔新收的执行款及时发放,使收支更加清晰、透明、方便监督;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根据执行工作的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干警岗位任务数,按照要求在工作中认真贯彻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把指标体系作为开展执行工作的“指南针”和“指挥棒”。确保年底一次性通过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验收。

蒲城法院还进一步强化立、审、执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强化立执配合、审执对接、执行威慑、多方联动,实现了立、审、执之间的无缝隙对接,收到了较好效果。

联动执行破难题

针对被执行人难找和财产难查控的执行困境,蒲城法院在完善传统执行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着力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推进执行工作。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法委汇报解决执行难的各项工作部署,主动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力促在全县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执行工作大格局,凝聚“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合力。强化了与公安、工商、国土、金融等部门协作配合,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同时,重点加强公检法三方的执行联动,定期与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召开联席会议,向公安机关移送需协助查找的失信被执行人身份、出入境证件信息及车辆信息。2016年以来,县公安局协助法院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出境2案2人,不予办理出境申请1案1人。

此外,蒲城法院还积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2016年以来,共向最高院推送失信被执行人338案345人,对127名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高令”,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失信被执行人93案121人。同时加强该院“一网两微”自建媒体平台与新闻媒体、电视台等的协作配合,拓展“电视+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其他媒体”等曝光渠道。据统计,2016年以来,共通过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曝光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批次674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有70案123名失信被执行人被曝光后主动全部履行义务,履行金额达892万余元,45案62名失信被执行人达成和解,28案34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制定还款计划。

“互联网+”拓渠道

近年来,蒲城法院积极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促使信息化与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广和运行“点对点”、“总对总”司法查控系统,推进集约式查询,实现与银行、国土、住建、公安、工商等联动单位信息平台的对接,实时、远程查询被执行人的身份、财产信息等。案件从立案到执行实施多轮查询,有效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提高执行的到位率。执行工作呈现“三升两降”的良好态势。

该院充分运用执行案件信息系统、法院数字应用系统,按要求录入案件执行信息,为案件流程节点管理打好了坚实基础,实现了执行节点全公开,执行过程全监督,做到阳光执行。抓好审判执行指挥中心的运用,配备了执行移动终端单兵设备,可实时向指挥中心回传执行现场的画面和声音信息等,做到远程协调、集中执行、联合执行、交叉执行、下达指令等,提高了协调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阳光执行提公信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常常因为不了解案件进展而对法院工作产生怀疑,针对该情况,蒲城法院积极畅通沟通渠道,全面推行执行流程公开。利用短信平台、将执行节点、立案信息、执行效果等通过短信告知当事人,同时,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公开执行工作动态,实现执行工作“全程留痕”“全程公开”和“全程监督”。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该院积极拓宽执行救济渠道,多方争取司法救助金,严格按照司法救助规定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执行救助23案、发放救助款33.5万元,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

如何加强对执行案件的监督和管理是阳光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百姓信任的关键所在。蒲城法院加大涉执信访案件办理力度,以抓源头治理控制信访案件增量,抓接访处访减少信访存量为工作任务和目标,以化解各级督办信访案件为工作重点,落实执行信访案件办理规定、申诉接待处理机制,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涉执信访工作流程,开展联合接访,畅通信访渠道,及时研判,加强督办化解,以及院领导工作日接访、主动带案下访、预约接访等措施,对各个渠道督办、转办的执行信访案件,逐一进行化解、反馈,利用“倒查”机制,查找执行工作中薄弱环节,严肃整改,追究责任;对疑难、复杂的案件,利用执行听证会、庭务会讨论、研究、交办、督办、指定交叉办理以及院、庭领导参与化解等方式,查症结,解难题,推动执行工作的良性发展。

强化宣传造氛围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我院统一部署制定宣传方案,统一印制宣传资料,组织宣传力量,主动出击,打好舆论宣传战。先后开展了集中执行“春雷”行动、执行攻坚战、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夏季风暴”联合执行等专题宣传,与微蒲城、县五城联创等微信平台定期推送黑名单,有力震慑了老赖”。

加大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执行专项行动中,主动邀请新闻媒体报道我院执行案件的全过程去年,该院执结的瓜果地执行案被《人民法院报》微博转发,陕西电视台、渭南电视台等媒体制作成专题节目报道,《渭南日报》以整版篇幅介绍我院破解执行难的经验做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是当前人民法院对社会的庄严承诺。解决执行难问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蒲城法院将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同奋斗,努力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王亚锋 作者:蒲城县人民法院李园)编辑:王梦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