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法院:司法为民积跬步 树立公信至千里

来源:西部法制报 时间:2014-08-30 14:26:50 阅读量:


    陕西榆林市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以明长城为界,北为风沙草滩区,南属丘陵沟壑区。全区辖21个乡镇、10个街道(镇)办事处,488个行政村、4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0万。榆阳区法院现有在职法官干警139名(其中男88人,女51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23名,占88.5%,有党员90名。全院共有15个部门和6个基层法庭。

    近年来,榆阳区法院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人大的有力监督和上级法院的正确指导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审判工作新局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全国法院司法警察体能达标活动先进单位”、被省政法委、省高院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先进单位”;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审判‘五进’和征询旁听公民对裁判意见工作先进集体”、“集体二等功”、“人民陪审工作先进集体”、“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被榆林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被榆林市中院授予“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强化队伍建设,促凝聚,强战斗

    一是树表率。该院领导班子人心齐、风气正、干劲足、有担当,坚持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向前走,做表率”的工作作风,树立科学领导理念,主动办理复杂疑难案件,加强案件质量审查力度,把好案件质效关。通过优良的工作作风,赢得广大干警和社会各界的信任支持。在近三年的市中院和区委年终考核、民主测评中,全院干警对领导班子工作的满意度均为100%。

    二是重学习。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练兵结合起来,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新法使用能力,提高司法实践操作水平,三年来,该院共组织法官干警参加各类培训48次,参训人员711人次,发表调研文章629篇。推行青年法官导师制度,着力打造青年法官学习平台,针对青年法官干警学历高但经验不足的特点,由办案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和业务指导工作,重在提升青年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适用法律能力、裁判说理能力以及群众工作能力,为法院充实审判执行工作新力量。

    三是优结构。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对重大事项集体进行决策,全院干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一股劲儿”的力量,积极应对案件激增的现状。面对严峻的工作形势和高压状态,三年来共有60多名法官干警被省高院、市中院授予“办案能手”、“调解能手”、“执行能手”、“个人三等功”、“专家型法官”等荣誉称号。

    二、创新工作机制,求公正,促高效

    近年来,随着辖区经济的发展,矛盾纠纷集中凸显,案件数量急速上升。2012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467件,审执结4423件,结案率为99.01%;2013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531件,同比分别上升23.8%,审执结5481件,结案率为99.1%,受理案件数达到历年来最高。今年截至8月6日,共受理各类案件6155件,与同期相比上升51.9%,而该院一线法官仅57人,案多人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到目前为止,人均办案近120余件,最多已达230多件。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该院上下团结一致,创新工作机制,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是审判质效明显提升。该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保障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近年来,妥善审理执行了一大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范围较大的案件,如集中公开宣判了榆林市首批利用“伪基站”破坏电信设施案件、妥善审理执行了农行榆阳支行与王秀英债务纠纷、榆林市水土保持监督总站诉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等案件,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同时,该院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机制,狠抓案件质效,每月制作一期《审判管理通报》,并召开一次案件质效研判会,及时掌握各部门审判动态,对发回改判、申请再审、涉诉信访等案件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努力补强短板指标,使审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截止7月份,该院改判率和发回率分别为0.9%和0.5%,案件质效明显提升。该院连续三年在全市法院案件评查中名列前茅,其中2012年获得第一名。

    二是司法服务更加便捷。该院始终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以突出矛盾纠纷化解为工作重点,实行立案信访诉讼咨询和“一站式”服务,每天由院党组成员和庭室负责人在立案信访大厅信访值班,及时接受群众咨询和信访,做到信访接待工作“有登记、有落实、有结果”。拓展立案服务职能,在立案大厅引进7家担保公司,及时为当事人办理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为日后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提供坚实的保障。建立立案 “绿色通道”,对欠资欠薪、追偿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医疗费等涉及民生的案件优先立案。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三年来,共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50万余元,司法救助200余万元,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司法宣传力度,三年来,邀请各界主流新闻媒体召开座谈会3次,主动交流,助推了司法公开。在市区、街道、社区、农村等地开展了20余场法律宣传活动,零距离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赢得了群众赞誉。宣传工作传播了司法“好声音”,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省高院授予 “全省法院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是司法为民成效显著。该院充分继承优良的司法传统,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始终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不断创新为民举措。例如该院郭家伙场女子法庭通过成立两个专项调解小组,设立四个巡回审判点,由五名法官联系指导九个乡镇的基层民调组织,逐步形成以法庭为中心、“两面、四点、五线”共同构筑的矛盾纠纷“2、4、5”模式的化解网络,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受到了最高院周强院长的充分肯定,通过不断创新为民举措,该院连续三年民商事事案件调解率保持在75%以上。重执行,攻难点,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实行执行“110”制度和执行联动机制,着力清理“抽屉案”和“骨头案”,取得了良好成绩,受到了省政法委和省高院的表彰。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的“五进”方式审结案件的比率和适用简易程序率均保持在75%以上,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同时,认真推行人民陪审和陪审团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司法民主,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人缘”和“地缘”优势,参与案件的审理、调解和执行,连续三年陪审率达100%,让人民群众以简便易行的方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提升了司法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三、加强司法廉政建设,转作风,葆廉洁

    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该院着力加强廉政建设,时时“敲警钟”,处处“设高压”,坚持“抓领导、领导抓”。每年年初结合院内工作实际,修订制定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各项制度,成立“落实各项制度督查、督办”领导小组,建立制度落实保障机制。层级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严格贯彻落实最高院“五个严禁”、省高院“六个不准”和《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廉政制度规定,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职能,为全院干警建立了“廉政档案”,并在社会各界聘请了7名廉政监督员,实行对法官干警的社会监督。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