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院用“互联网思维”强推信息化建设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4-07-16 17:35:53 阅读量:


    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案件审理公开、执行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求公信,这是当下我国法院系统司法改革的总的“路线图”。身为西部地区的陕西高院,沿路线找差距、挖短板,从落后与差距中发现“后发优势”,全院上下既关注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法院的实践探索。一年多来,在领导层的强逼硬推、全院干警积极备战的创新推动下,信息化工作迈出大步伐、跃上新台阶,基本实现了“全国一流,陕西特色”,继去年10月被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公开书面表扬后,今年5月再度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扬。

    陕西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同全国其它各地一样,早在2003年便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硬件设施基本上具备了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的条件。尽管西安市中级法院等部分基层法院,早已开始尝试探索运用网上办公、网上办案,但在软件的运用与开发上,仍属起步探索阶段,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明显滞后。

    从2013年开始,陕西高院党组审时度势,面对信息化建设不适应时代需求的现状,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激励与指导下,明确提出“全国一流,陕西特色”的总体目标,以“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为主线,要求全院上下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强力推进全省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陕西高院首先确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院长阎庆文亲任组长,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2013年以来,陕西高院共筹集资金2.8亿元,为全省法院新建了234个科技法庭,配备齐全了各类电子设备,建成全省法院高清视频系统和电子档案系统。在软件研发和安装上,由省法院统一规划、统一研发,最终实现了三级法院直到基层法院信息化硬件设施和各类软件系统流程统一管理的“全覆盖”。

    在为全省法院系统完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陕西高院机关,率先开始网上办公、办案,并抓点带面,示范推动,确定了西安、铜川、安康3个中级人民法院以及长安、南郑等24个基层法院作为试点,另筛选出石泉法院等24个信息化建设及深化应用示范法院和小村法庭等16个示范法庭。

    从2013年7月1日开始,陕西高院机关率先启用网上办公系统,当年9月29日全省法院系统新网上办公系统正式运行,到当年的12月底,全省法院网上办案全面推开。目前咸阳中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两级法院干警网上签到、退签制度;西安中院在全省率先促成全市公安、检察机关向法院移送电子卷宗;铜川宜君法院在线率达到95%以上,案件扫描率比例高达百分之百。

    2014年1月底,陕西全省法院一级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初步实现了全省法院司法数据共享,基本满足了司法研判需求。各地方中院的二级数据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4月底,陕西高院审判执行指挥中心建成。它集数据集中展示、分析研判、决策指挥、庭审远程指导、视频远程监控和运维集中管理于一体,是全省法院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的集中控制和集中展示中心。

    目前,陕西高院以数据中心建设为龙头,打造出了办案、政务、队伍、考核、决策、公开六大平台,借助“信息化”,陕西高院真正让对内管理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而对外的审判、执行公开,也让法官的办案由过去的“封闭”办案,转变为在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的“围观”下办案。今年5月15日,陕西法院公众服务网正式对外开通,网上立案预约、网上查询、网上信访等,已经变成现实。陕西高院依托信息化,以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为重点,真正实现着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实现着以公开促公正,公正换公信的司法改革理想目的。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