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的渭南经验

来源:人民法院报 时间:2014-07-08 14:03:03 阅读量: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作为,开创了法院执行工作新的局面,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年来,渭南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7900件,执结率为97.3%,实际到位率为94%,执行标的额10.11亿元。2013年,渭南中院被评为“全省涉执信访化解先进单位”。

    执行难题专项治理

    “这么冷的天,你们冒着寒风,这么有耐心地讲解了3个多小时,我服了!”去年年底,一度逃避执行的谢某赶了回来,当场交清了全部案件执行款1.3万元。

    申请人梁某与被执行人谢某人身损害赔偿一案,谢某一直逃避执行,传唤不到庭,打电话拒接。看着身心皆受到伤害的梁某生活困难,执行法官刘宏升多次登门,但都未找到谢某。

    当接到群众举报称谢某出现在街道上时,刘宏升顾不上吃饭,带领干警立即赶到,可惜谢某还是坐上出租车慌乱逃走了。

    执行法官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冒着寒风站在大街上,给留在现场的谢某的朋友耐心讲解法律政策,反复分析利害关系。从一开始的冷漠推脱,到言辞辩解,再到哑口无言,寒风凛冽的大街上,谢某的朋友被执行法官们的敬业精神打动,打电话叫回了谢某。

    为有效破解执行难题,渭南全市法院统一部署和安排,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活动和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专项治理活动,对上级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案件,明确任务,穷尽措施,来一个彻底的清仓见底,确保不留死角。

    积极联动形成合力

    “久旱逢甘露啊,是党的政策给了我公平、公正。我要向你们深深鞠一躬,谢谢你们排除干扰,公正执法……”今年年初,一封洋溢着感激之情的感谢信送到了执行法官手上。

    申请人郭某与被执行人系表兄弟,因承包4亩荒地发生纠纷,经省、市、县三级法院长达10年的审理,4次判决,5次裁定,最终郭某取得承包土地经营权。

    2010年,郭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当事双方矛盾积怨太深,执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群体性斗殴事件。因此,3年来此案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郭某也因此多次到省高院、市中院信访。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今年全市集中执行行动中,执行法官们一边劝解被执行人,一边反复做郭某的思想工作。执行时,带着郭某来到执行现场,同时邀请乡镇、村组干部一一到场。

    在乡镇、村组干部的协同配合下,涉案的4亩荒地顺利交付。结在郭某心里十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执行这样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农民拆迁安置纠纷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执行案件,渭南市两级法院都及时沟通,积极联动,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切实依法维护申请人的利益。

    渭南中院还建立健全了涉民生案件执行救助制度,对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确无履行能力导致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及时启动执行救助基金进行司法救助,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目前,两级法院共落实救助资金220万元,救助案件461件501人。

    涉执信访源头化解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因执行问题,一个老上访户对法院工作满腹怨气,执行法官耐心劝说,细心调解,案件最终得以顺利执行。

    因审理中未将公司财产与股东的个人财产厘清,执行中发现注册资金不实,客观上导致了执行不能。几经催促后,案件未能执行到位,当事人张某多次扬言要进京赴省上访。

    对于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执行法官们在认真调查剖析的基础上,对申请人释法明理,并带着张某一道见证执行,争取他的理解,多方努力协调后,把信访苗头消弭于萌芽状态。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没有水分、案结事了的指标。以此为目标,在执行工作中就必须树立群众观念,耐心听取信访人反映的诉求,立足源头化解涉执信访,以法服人,以情动人,保障涉执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渭南中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渭南中院不断完善审执兼顾的各项措施,从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审判效果等方面加强案件质效监控,缓解执行压力,注重源头治理,减少执行信访。

    针对少数恶意信访、无理缠访的涉执信访当事人,该院加大公开听证力度,将无理诉求置于群众监督的“聚光灯”下,借助社会力量促使其息诉罢访。

    该院先后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参加旁听,对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下,促使信访人自觉放弃不合理诉求,确保信访案件得到顺利解决。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