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13 09:48:22 阅读量:
近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一切工作得失标准的论述再度引发了人们的深切共鸣。这不仅是对整改工作的核心要求,更是衡量党的建设成效、凝聚民心归向的根本准绳。
人民标尺,精准标注整改方向。真正的整改方向始终来自基层百姓的诉求。唯有将群众所忧、所盼、所急问题作为整改攻坚的对象,才能切中要害。因此,持续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深化调查研究机制尤为重要——党员干部要主动扑下身子,真正走进群众中捕捉他们的真实意愿与呼声。唯有以此标尺衡量方向,整改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才能避免“干部喊破嗓子,群众无动于衷”的形式主义陷阱。
人民满意,全面彰显整改价值。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是衡量整改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现实中,评判整改成果绝不能止步于会议文件多寡、材料汇报厚薄。百姓脸上的笑容,心坎里的温暖,以及对党和政府信任感的真实提升,才应是整改实效最生动、最有力的“成绩单”。这份认可深刻说明:唯有用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来检验成果,才可使整改真正有分量、有温度、有价值,并最终获得百姓发自肺腑的赞誉与拥护。
制度闭环,夯实整改长效根基。真正赢得民心的整改成果,需靠机制的稳固保障才能持久发光。建立健全问题动态查摆机制、整改成效科学评估机制及反馈循环机制至关重要,使整改始终围绕人民需求、呼应时代脉动、持续深化提升。唯有打造环环相扣的制度闭环,形成良性的长效治理局面,整改才能由“一时之功”跃升为“长久之效”,使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更加牢固坚韧。
群众不仅是问题的感受者,更是整改实效的直接评判官。广大党员干部务须牢记“根本评判标准”的深刻内涵,在整改工作中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问题解决之“实”,检验工作作风之“硬”,最终以民心向背所丈量的真诚答卷,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伟力,在新征程的赶考路上续写更为辉煌的时代华章。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韩 庆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