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10-14 08:44:51 阅读量:
———记市交警支队临渭大队四中队
记者 李小鸽 史王萍
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乐天大街和胜利大街上,每当晨曦初露,各种发动机轰鸣,行人步履匆匆时,总能看到交警迎着朝阳,精神抖擞地指挥交通。
随着渭南城市的发展,乐天大街和胜利大街逐步东西打通,委、市中心医院、实验初中、北客站等重点单位相继入驻,交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对于该路段的了解,谁也比不上那群站在马路上执勤、巡逻的临渭交警大队四中队的民警。26人的使命,便是让人们在这些路段上走得安全些、畅通些。
26名交警,26颗火热的心,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和澎湃的干劲把城区4条线39公里复杂公路建设成了“平安大道”。 2005年10月组建中队以来,从一个县乡道路管理中队成为城区马路上的主力军,从一支由4名交警和农机监理站部分同志组成的“混合”队伍成长为临渭交警的一面旗帜,渭南市交警支队临渭大队四中队一路艰辛一路歌。
业精于勤 荒于嬉
狠抓学习培训不放松
2005年10月,6间办公室,两辆面包车,一本交通法,渭南市交警支队临渭大队四中队成立了。这支队伍由大队民警和区农机监理站部分同志组成,正式民警只有4名,其他同志没有任何交通指挥的经验,基础非常差。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的基本动作,基本业务,经过标准严格的培训,这支队伍上阵了。
工作在路面上,透明度高,关注度高,没有一支业务精通,形象好的队伍是会出现问题的,也是完不成任务的。而四中队基础差,民警成分复杂,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习培训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四中队在学习培训上常抓不懈,每周坚持学习制度,提前制定学习内容,让学习不走过程,取得成效。特别是大队新一届领导班子抓学习以来,中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培训思路,对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填写,一般程序案卷的制作,证据的搜集,公安交通管理应用平台的登录和使用,照相机、执法仪的使用进行了系统培训考核。
针对民警文化程度偏低,书写法律文书字迹潦草的现象,中队每年出资购买字帖,让民警尤其是书写较差的同志练好字,并定期对法律文书进行评比。同时为了抓好执法形象,指挥疏导水平,中队多次进行岗台观摩,排出名次,有力提升执勤形象。在临渭大队开展的队列、手势比赛中多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学习、培训、比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有力地规范了执法行为,树立了队伍的良好形象。
多年来,正是靠着不断学习的韧劲,四中队不仅被省公安厅评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百日竞赛活动先进中队”,被交警总队评为“创佳争优竞赛活动先进中队”,还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公安交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中队”,连续5年被大队评为“道路交通管理先进集体”。
无规矩不成方圆
用制度管队伍
四中队主要负责胜利大街、乐天大街、310国道城区段、沙王大桥等39公里路段的交通管理任务。随着渭南城市的发展,胜利大街、乐天大街东西打通后,委、中心医院、实验初中、北客站等重点单位先后入驻,市政府、博物馆等场馆也正在筹建当中,交通管理点多线长,民警执勤分散,在队伍管理中往往存在“看到的管不到,管到的看不到”的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中队严格建立健全制度,实行用精细化的制度管队伍。多年来,中队制定了请销假制度、考勤、考绩制度,规范了执勤补充规定、例会制度、讲评制度等各项制度。近期根据大队的等级化考核办法,制定和出台了中队二级考核实施办法,考核到班组和民警,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中队贯彻制度,主要是落实,考核要落到实处,做到公开、公正。一年来,中队领导坚持查岗查考勤500余次,主要查出勤天数,查执勤形象,查秩序,查见警率,查高峰岗,查迟到早退,查指挥手势和疏导水平。通过勤查、细查了解班组、民警工作现状。
中队按照考核办法严格奖惩,每周例会讲评通报,进一步调动民警爱岗敬业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管理模式,民警的执勤形象、在位率、管理率、交通秩序进一步提升。在大队领导和督察部门的检查中,中队民警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好评。
“定岗、定员、定责”制度的建立,犹若织起了一道细密的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出警效率,实现了事故现场5分钟抵达。交通情况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车辆管理上,无牌、套牌车锐减。
“除了职务不同外,我和其他民警没有任何不同”,这句话是队长李胜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严谨、认真的作风态度影响着其他同志,正是由于领导的标杆作用,从而带出了一支优秀、勤勉、踏实的队伍。他们劲往一处使,践行着“出门为队争光,进门团结友爱”的队训。
四季相守 冷暖相知
领导就是排头兵
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苛刻的工作要求背后,却也洋溢着点点滴滴的温情。
看到民警下班后,队长李胜利惯常的一句招呼是“辛苦了,快去休息!”简单的一句问候,瞬间温暖了队友的心。
休息室床位不够,指导员李明主动将自己办公室的一张床位腾出来,给家在外地的一位同志休息;民警的衣服破了,李明二话不说,将自己一套崭新的制服给了对方。
单位发了福利,领导都一律自觉靠后,优先供给一线民警;而遇到事故出警,则每每都是领导率先赶到现场。
“跟着这样的领导,我们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民警们纷纷坦言。
曹雄伟家在陕北,年龄小,一个人在渭南。生活上中队领导轮流照顾,既当好领导又当好兄长,每年春节回家,中队都要准备一份礼物,让雄伟带给父母,表示对其家人的问候。领导对他的关心也成为他工作的动力,各项工作都表现突出。
脱下军装穿上警装的队长李胜利深知“带兵之道”,即,爱兵、护兵,尽一切可能保障每一位民警的休息和权益,为同志们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心情舒畅了,大家才能把心放到工作上。
一线民警的艰辛,扎根基层十多年的李胜利感同身受。盛夏时节地面最高温度达到50多摄氏度,中暑和脱皮很常见;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待遇一般,陪伴家人时间少,家人怨言多……
有了这样的理解,才懂得什么是“荣辱与共”,什么是“肝胆相照。”
民警家里的红白喜事,本人或家属患病,领导不论多忙多远,都要前去探望帮助。每进一名新民警都要面对面进行谈心,了解民警的家庭情况、学历、籍贯、爱好、特长、性格,开一个欢迎会。每走一名老民警都要举办一个欢送会,送去小纪念品,让民警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明星的闪耀,源于星河灿烂。四中队的成绩和荣誉,得益于中队有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把指挥交通当成一种神圣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标兵集体的真正含义,使临渭交警大队四中队这面旗帜在马路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