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工作艺术与艺术创作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3-05-06 00:04:40 阅读量:

 

作者: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刘敏

我从事司法工作近20年,学习篆刻艺术也近30年了,本质上看两者并无关联,其实仔细揣摩,事业与篆刻艺术还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篆刻作为一门艺术,与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一样,都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结晶。甚至有的中外学者称篆刻是艺术宝塔塔尖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所有的艺术都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如果失去其文化背景与深刻内涵,也就不足称之为艺术了。所以说篆刻要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找到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体味出篆刻艺术的真正意趣之所在,才能更好理解篆刻艺术的表现宗旨。我们从事的司法工作也是一样,他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用艺术的眼光来对待,作为我们司法工作者更是需要用艺术的手法来创造领导艺术、办案艺术、语言艺术。我们的法院工作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机构,也可以以说是一个建筑框架的组成环节,更可以比作是建筑中的砥柱基石来平衡和支撑上层建筑的重要部位。艺术需要用审美和品鉴以及精雕细琢的方法来完成,司法工作同样适用。作为一个职能机构一个建筑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不认真、不专注、不作为或不尽职尽责何谈公平、正义、服务和公信?何谈建筑的稳固和持续的增建,何谈安全和发展。

我从12岁开始接触篆刻艺术,那时只是作为一种喜好,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为的只是炫耀和获得旁人的夸赞,渐渐的跟专业的老师学习开始懂得篆刻艺术的真谛,老师曾经告诉我艺术是需要长期熏陶的,也是要长期磨练的,就好像一个人的气质是他所在环境长期熏陶的一样,要有一定的艺术环境和创作环境。如今想来事业和艺术相论;那即是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成果,什么样的性格出什么样的效率,什么样的领导培养什么样的下属。艺术眼光、鉴赏能力、艺术造诣不是靠一时半会儿就能具备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贵族气质、艺术世家,总结一下就两个字“熏陶”,再深入总结一下,就是“长期熏陶”。这就对应了如上所说艺术与工作之间关系的延伸。在工作中没有磨练、没有进取心、没有耐心、没有上进心、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何谈能把工作干好何谈事业心?。篆刻艺术需要创作者一步一步的摸索和磨练,再经过精雕细刻才能出来好的作品,事业如此;只有深刻领悟到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再通过学习和磨练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创造新的工作理念与方法,才会有新的突破和成绩才会为司法事业做出贡献。

艺术创作、欣赏和模仿大师的作品都需要自己用心用时间和悟性来完成,当然还要有老师的指点,名师出高徒师傅有多高,就算达不到他的高度,起码也比一般水平要强。我们的事业,要用心不断地吸取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也要不耻下问请教老师。

做任何事情心境很重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是一种境界。整天闷在家里闲在办公室里,就算你是个天才,也不会有半点儿灵感。我们在闲暇之余看看书、听听音乐、钓钓鱼、爬爬山、看看自然风景、小溪流水、绿树红花,在享受生活的同时,遐想一下为什么大自然能孕育出多彩的绚丽,为何大自然中生物的形态是那么的奇异?为什么不能去模仿大自然?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当然最习惯的,看起来最舒服的,也是大自然中各种形态、颜色的搭配结合体。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生活也创造和丰富了艺术,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去探索去发现,这样人生就会和大自然一样绚丽多彩,艺术让许许多多的人把与自然和谐变为生活,我们在生活中不经意或者刻意的创造一些东西又被称之为艺术,如果你能把这种艺术发扬光大根深缔造并获得众人的认可和膜拜,那么你就是艺术家。事业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司法工作者,如果你能够把你的责任职责做到群众满意同事称赞领导认可,那么你就被称之为模范、楷模、先进,如果你能够用你的智慧和勤奋把本职工作干的非常出色并且创造出新的方式方法研究出新的课题,那么你就被称之为学者、教授。我们不能总是埋怨社会的不公平,埋怨生活的不如意,埋怨事业的不称心,任何事物都是靠创造获得的,每个人不愿意付出努力,不愿意吃苦不愿意任劳任怨,那么“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这句话就是为您准备的!艺术如此;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忍受寂寞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你的创作就会成为一种消遣,一种爱好或者不会称之为艺术。

经过数年领悟,我对篆刻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工作和事业有了新的领悟,无论是篆刻艺术还是事业都不可远离传统。如果单从字面上讲“传统”二字,我认为即是“传承历史的统一方式”。基于我如此的认识,如果所从事的艺术创作与传统相去太远,失去大历史的统一性,那么肯定就不会被历史所承认。付出的所谓探索性的艰辛劳动,不过是转化为历史前进中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磨合剂罢了。由此看来,篆刻艺术的风格创造,决不是从众跟风就可以得到的,更不是依靠一种简单的逆反心理来产出的。它应是合乎大道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是一个艺术家综合学养的具体体现。同时,它还要与社会文化大环境与时代的审美新观念相互影响。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篆刻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我们的事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艺术在当前一些所谓创新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它既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前卫心理,也多少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时代思求变革的具体思想要求,不可否认其意义是积极的。但是如果盲目地用与传统意义相背离的一些狂怪方式去创新制造“风格”,用花哨的技法生产出的一些所谓的艺术作品,只能博得一点非主流人群的喝彩,而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这些作品的内涵,已离大文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了,所以其生命力的脆弱也就是必然结果了。但如果把这种探索性的尝试,当作成熟的典范来宣扬的话,就肯定会引起一些无谓的争论。我们的事业无论在创新还是发展的道路上,不能图快、图省事、图方便而违背客观规律和要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要依据当前的制度、规则、运行的轨迹灵活运用,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打开思路开拓创新,不断修正和调整陈旧的不适合创新发展的观念和违背新法则新理念守旧意识,为事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艺术本身和事业可以相提并论,无论做什么都要留意身边的细节,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也许灵感就在于你熟视无睹的环境中。比如可以把篆字体演变成一种形态或者动物,再比如可以从工作的流程中发现更好的实施理论和新举措。多看看你的周围,身旁的窗户手中的鼠标桌上的茶杯也许就是你一个新的思路好的灵感。

事业和艺术的理论是相通的,事业讲究完整,艺术讲究完美。从文学、戏曲、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都可以从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艺术在某中程度上是一种感觉,把从其它门类学来的知识,与你的设计整合在一起,才能为你的作品锦上添花、使创意更加的丰富多彩。事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学习、实践、进取,才能有所进步。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对艺术感兴趣热爱艺术,才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它,否则很难在此有所成就。事业同样;只有心甘情愿并富有激情的投入到司法工作中去,你才会用心去完成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反之混日子耗时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能被社会冷落、遗忘和淘汰。。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