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04 21:29:33 阅读量:
“感谢综治中心,感谢法院法官,这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在西安市未央区综治中心未央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的调解室里,某小微企业负责人长舒了一口气。
该企业因20万贷款逾期被银行起诉至未央法院,原本可能面临诉讼后的强制执行,但在退休法官宋爱玲的调解下,最终与银行达成和解,甚至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上游拖欠款项
20万元贷款难归还
说起这笔20万元的贷款纠纷,该企业负责人满是无奈。原来,该企业曾与银行签订了《小微企业微捷贷借款合同》,本指望用这笔短期流动资金实现周转,让生意更上一层楼。谁知天不遂人愿,合作的上游企业开始拖欠款项,导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无法按时还款。“我们天天催款,对方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企业负责人说,资金链越绷越紧,到最后连这笔银行贷款都还不上了。
银行方面也很为难,只能按程序发出《贷款到期通知书》。最终,这场因上游企业拖欠款项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是把双方都推上了法庭。
退休法官“巧把脉”
开出和解“好良方”
6月20日,未央区综治中心正式启用,未央法院同日入驻并设立诉讼服务分中心。为了让双方当事人少跑腿、高效解决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未央法院将案件委派至交通更为便捷的综治中心,由驻综治中心的退休法官宋爱玲作为调解员与法官助理共同开展先行调解工作。
“双方对案件事实都没有争议,该企业现在最缺的不是还款意愿,而是还款能力。”宋爱玲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接手案件后,她先是仔细翻阅了双方提供的材料,确认了案件事实;接着又像老朋友一样,耐心倾听该企业负责人诉说经营困境。说到关键处,她还会拿出纸笔,帮企业一笔笔算账。
“如果诉讼后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企业可能直接就垮了。但要是能拉一把,等企业缓过劲来,你们的债权不是更有保障吗?”面对借款银行,宋爱玲化身“知心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对案件进行了风险评估,引导其从长远利益出发,给予企业“重生”的机会。
这些话既讲法理,又讲情理,让在场的双方都忍不住点头。最后在宋爱玲的不懈努力下,银行代理律师主动表示愿意为该企业其他债权实现提供法律帮助,助力该企业盘活资金。同时,该企业负责人也同意了借款银行提出的和解方案,双方顺利签订和解协议。原本在诉讼中处于对立地位的双方,在签完协议后握手言和,现场氛围也逐渐转为温暖与和谐。
多元解纷显成效
司法温度促共赢
“太感谢了!这不仅是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更是给了企业重生的希望。”调解结束后该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道:“我们打算委托借款银行的代理律师帮公司追偿债权,全力兑现调解协议中的还款承诺。”借款银行的代理律师也郑重承诺,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助力企业重获新生。
这场充满司法温情的调解,正是未央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让有丰富审判经验的“银发力量”赋能调解工作,用专业、耐心、细心助力矛盾纠纷化解,不仅保障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也为小微企业争取了发展机会。
未央法院将继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组建“银发调解团”、搭建多元解纷平台等举措,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正如宋爱玲法官所说:“调解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看到企业重获新生,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作者:冯 浩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