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0-19 15:57:36 阅读量:
本网讯(通讯员:赵华斌 周涛)在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高举村12组有这样两位女人,她们非亲非故,却互为亲人,互敬互爱,相互依存,用善心为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孝老爱亲故事。
“1992年6月的一天中午,我们全家正坐在堂屋吃饭,一位老人突然夺门蹒跚而入,口中还连声喊道:侄儿啊,我终于找到你们了啊......搞得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定睛一看,原来是本村的吴隆珍老人。最初,以为她是来串门的,也就没多说什么,让其在家住下。谁知,这一住就是25年......”唐杰介绍说。
唐杰是该镇高举村12组人,1996年12月经人介绍与本镇高跃村8组张富侠相识并结为夫妇。“嫁进来时,老人已在唐家呆了4年。那时,全家六七个人拥挤在不足100平方米的土墙房里,肚子吃不饱,天天为生活发愁。但不管怎样,老人都吃得饱、穿得暖,没饿一天肚子。正因为唐杰的这个善举感动了我,所以我才答应嫁给他的。嫁过来后,丈夫就外出务工去了,我一边照料父母、孩子,一边服侍吴隆珍老人......”张富侠说。
据了解,吴隆珍与张富侠是同村同组村民,并无真正的血缘关系。只因吴隆珍老人的母亲姓唐,所以她误认为唐杰就是自己的亲戚家门。吴隆珍,现年87岁,自80年代丈夫去世后,便开始过着居无定所、风雨飘摇的生活。张富侠,45岁,一位普通的农村媳妇。她乐善好施,21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吴隆珍,深深感动着乡邻。
“吴隆珍老人到唐家时,不知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把左手摔骨折了,看着十分可怜,估计也是走投无路,所以才投靠到我家。再说,大家都是乡里相邻的,我们也不可能见死不救,便收留了老人,并倾其所有为老人治伤。经三个月治疗,老人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恢复后,老人特别喜欢喝酒、吃肥肉,且酒量很大,一顿要喝1斤酒、吃二三两肉,差点儿难倒我们。不过,幸好我有位好媳妇儿,帮我解决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唐杰介绍说。
为了生存生活,丈夫唐杰不得不外出务工,张富侠除了日间照料老人外,地里活儿也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为解决老人喝酒问题,她每年还特意种了1亩多甜秆,烤上几百斤秆秆酒专供老人喝。每次进城赶集,她也不会忘记给老人带点礼物,一包糖、一袋饼干、一个面包、几个水果......都会令老人开心一天。下地干活时,她总会提前把饭做好,热在锅里,待老人起床后能吃上一口热饭。“有时饭都做好了,她却独自跑到地里摘菜去了......”张富侠说。
吴隆珍是个闲不住的老人,时常乘主人不在家时,偷偷跑到地里去帮忙摘菜、拔草......让人担心死了。1997年,随着大儿子的出生,家庭负担不仅日趋严重,而且越来越忙碌。于是,张富侠与丈夫计划,自己在家种地、养殖和照顾老人、孩子,丈夫外出山西煤窑等地打工,齐心协力赚钱养家,力争五年翻个身、变个样。到2011年,经三四年打拼,张富侠家逐渐富裕起来,家里也略有了一定结余。
吃的、穿的解决了,住的又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于是,张富侠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拆除老房子还耕,搬离老家,重新选址,重新建房,创造一个真正意义的家。”#2011年9月,张富侠在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借款12万、贷款5万元终于在公路边建起了一栋三间四层小洋楼。虽不豪华,但总算有了一个家,也不会再为风霜雪雨发愁了。“房子修起几年了,但至今还背着债,而且室内全都是毛坯,没有粉刷。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很开心、很幸福......”张富侠说。
正当幸福来敲门时,2000年,丈夫唐杰的二妈和智障堂兄生活又显拮据,几乎度日如年。于是,张富侠与丈夫商量后,又承担起了对她们母子俩人的生活照料。但屋漏又逢连阴雨。1999年,张富侠公公因病去世。2002年,74岁的二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堂兄无能力料理后事,且丈夫唐杰又不在家。于是,她披麻戴孝一户一户的跪求乡亲帮忙,最终使老人安然归山。2013年9月,吴隆珍老人双眼完全失明,身体不能行走,卧床不起。张富侠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为老人端茶递水、洗澡更衣、吃饭如厕、倒屎倒尿,毫无怨言。2017年9月,丈夫在山西某建筑工地打工时,不慎被高空坠落的木头砸伤了右脚,不得不回家养伤。
“21年来,她几乎24小时不停地围着家庭、田地转,没出过远门。最远的只去过市区,但都是当天去、当天回,从不逗留。至于其他城市长得什么样,估计她也只是在电视上见过......”村主任胡成存介绍道。“她是一个真正的女强人,无论困难再大,总是微笑面对,一个人默默地扛着,不求索取,不图回报......”村支书陈宏贵说。
如今,二妈去世后,她又把智障堂兄接到了自己家,承担起了抚养的义务。“为了减轻她们的压力,镇村不仅已按国家标准先后给几位老人、残疾人解决了低保、五保、高龄补贴等各种政策待遇,而且逢年过节也会及时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张富侠助老孝老的精神不仅感动了我们,而且也感动了乡邻。同时,在她的影响下,当地民风民俗亦有较大改变”一位镇干部说。
目前,令张富侠最高兴地是,大儿子已于2016年高中毕业应征入伍,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小儿子上初二,学习成绩非常好,老师也特别喜欢。令她最遗憾的是,原计划陪儿子去城里上学的愿望落空了。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2月,张富侠入围陕西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候选人;2016年2月,被汉滨区表彰为“2015年度最美汉滨人”和“第三届汉滨区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