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对机关干部搞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思考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0-19 10:41:33 阅读量:

 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是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一声号令,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广大机关干部主动走出机关,进村入户,摸底子,想办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广大干部也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大洗礼,群众观点明显增强,群众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群众工作方法更加灵活。但在少数干部身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对脱贫攻坚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强。客观上讲,绝大多数干部工作在机关,打交道多是工作范围的同事或生活圈的朋友,远离了农村,脱离了群众,也逐渐淡化了和群众的感情。主观上,对脱贫攻坚战的认识不足,一是对我国农村贫困情况了解不多,二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够,三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投身脱贫攻坚认识不足。认为干部搞脱贫攻坚只是“副业”,仍像过去开展的一些活动一样一阵风,应付应付就可以了,因而要么抱着一种观望态度,要么抱着一种应付思想,不是真心实意地深入农村接触群众,不是诚心诚意的做群众工作,不是设身处地的帮助贫困群众解决问题。工作主动性不强,被动的靠单位安排,按部就班的完任务,走过场,匆匆而去,忙忙而归。

二是不会和群众打交道。一些年轻干部,学校毕业就进入机关,没有和农民群众打交道的经历和经验,一些年长的干部则长期坐机关,和农民群众隔膜时间较长,“忘记”了和群众打交道的经历和经验。和群众坐在一起,要么是官话连篇,要么是无话可说,自己感到尴尬,群众觉得不真心。这样势必造成和群众难以融合,难以贴近,群众有话不愿意给你说,有难事不愿托你办,甚至引起群众反感。

三是和群众打交道 不够主动。肯定的说,脱贫攻坚也是一种“顶层设计”,脱贫任务完成的时间、完成的标准,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上级都有较为明确的安排,我们是应当不折不扣的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去开展工作,比如甄别贫困户,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就需要我们认真细致,严格按照规定去完成。但具体到工作方式方法,特别是针对不同情况的贫困户如何施策却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比如扶贫先扶志,让他们振作起来,让他们思想解放起来,让他们勤劳起来,这就需要我们要因人而异的做好包扶群众的思想工作。又比如不同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也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的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找到适合自己包扶户发展的路子。但我们一些干部却事事靠单位安排,步步靠领导指挥,多余的工作不做,多余的脑子不动,为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一成不变。

四是雷声大雨点小,不真抓实干。一些单位看似安排扎实,行动积极,实则没有做具体的工作,给单位造点声势,制造点新闻,应付上级,没有为群众办多少实事。也有些干部,确实是经常到群众家去,但却是夸夸其谈,出的点子不实际,想的办法大而空,还怪群众不落实。更有的干部是隔段时间 “走出机关活动活动筋骨”,每次去的时候目的不明确,常常是“无功而返”。

毫无疑问,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举国上下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阐述,已经从战略的高度向我们阐明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己任,深刻理解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从政党性质、执政责任、巩固制度的高度深化认识该项工作,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去。

一是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从河北阜平、陕西延安、贵州遵义到江西井冈山,多次深入贫困地区,到贫困群众家中访贫问苦,从中央全会、全国“两会”、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到联合国峰会,每个重要的场合、每个关键的时点,总书记都反复强调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对扶贫工作做出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创新实践和主要经验,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最新成果,也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指示、讲话精神,并将其贯彻落实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去。

二是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首先要充满感情地和群众交朋友,要把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他们交心。人常说,以心换心,只有你真正发自内心的和群众座谈、交流,群众才会放下戒心,吐真言,说实话。其次,要放下架子,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有些同志走泥泞路怕脏鞋,坐群众的凳子怕脏衣,喝群众的水怕不卫生,更不想吃群众的饭。你嫌弃群众,群众更反感你,更别说和你交朋友,说真心话了。再次,要学会讲群众语言。我们说,走哪山唱哪歌。本来,我们相当一部分干警就出身农民家庭,但由于长期工作环境影响,不太会讲农民群众那些朴实话了。但我们走访群众必须注意这些细节,尽量讲“群众语言”,少说“官话”、拉“官腔”,更不要空话、大话连篇。同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要多从群众关心的话说起,得到群众的认可,逐渐引导群众谈论走访、座谈的话题,让群众给你说真话。最后,对于能给群众办到的事,要尽力去办,而且说到做到,让群众知道你是一个说实话、办实事的人,愿意和你处朋友长期交往。那么,你的“群众路线”就能越走越宽。

三是要说实话,办实事,扶真贫,真扶贫,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我院领导身体力行,跑资金,想产业,已经为包扶的村组全部打通了水泥路,给每户贫困户家庭免费提供化肥,提供技术指导,扶持贫困户家庭种板蓝根、种连翘、正在组织动员群众种艾蒿,让贫困户家庭有长远产业,有固定收入。广大包户干警也因户施策,为包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给包扶群众讲党的扶贫政策,鼓励和引导群众振奋精神,开阔思维,帮助包扶户群众联系劳务输出,落实国家扶贫惠民政策,已经和困难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今后,我们还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定期到包扶的贫困户家中,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要把院里为群众提供产业指导好,落实好,让群众很快得到实惠。要继续开阔思路,因户施策,给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如期高质量的完成党交给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商洛市洛南县人民检察院:李鑫)编辑:董嫱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