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石泉县两级人大代表刘世元履职侧记:忠心履职不负群众重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9-11 10:10:37 阅读量:

 一场秋雨连绵数日,滴答的雨声敲打在老城街区是景,而敲打在椿树林滑坡点的六户居民房顶,则成了落在刘世元心坎上的警钟。趁着夜色,他步履匆匆,带领代表工作室部分人大代表和社区干部赶着暴雨来临之前逐户敲开每一家大门,告知预警信息,反复叮嘱居民紧急情况一定要提前撤离,并将转移路线和联系电话卡片一并交到六户居民的手里......这是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刘世元日常履职的普通一幕。

   刘世元,57岁,安康市第四届、石泉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城关镇老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当县人大代表6年时间和市人大代表1年时间里,他忠心履职,一心为民,他总看群众还需要什么,总问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为守护“言为民声,行遂民愿”的责任使命,在一系列重点项目推动中攻坚克难,在民生福祉提升中细细耕耘,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创建和谐,在新民风建设中俯身躬行,他励志做“张明俊式的人大代表”,不负群众重托,成为群众的代言人、贴心人,做社会的监督者,做改革的推动者。

  “让‘代言人’的理想照进改变群众生活的现实”

  “我要通过倾心献策,把做群众忠诚‘代言人’的理想”照进改变群众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现实。”刘世元这样说,也这样做。在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期间,无论是参加人代会前,还是闭会期间,他都重视走访选民群众,积极参加市、县、镇代表视察调研、工作评议、执法检查、接访选民等活动,在深入调查研究思考之后,形成有针对性、有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

围绕众多群众关注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散、懒、乱”问题,经过他深入广泛的调研后,在安康市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推进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进程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详细答复,并承诺通过采取健全物业管理市场机制、加强业主委员会组建力度和成立物业管理协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聚焦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他通过参加全县环境卫生督查及食品安全专题调研后,提出了《关于加强对食品流动商贩管理的建议》,得到县政府及市场监管局的高度重视,随即采取了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并通过建立执法人员巡查巡视制度、采取定期抽查、跟踪巡查等方式加大了监管力度,强化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针对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提出了《关于完善特困人群重大疾病医保预付金制度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县合疗办、人社局的及时答复,医保预付金制度也在2015年得以初步实施。针对老街消防设施落实的问题,他提出了《关于解决老城古街火灾安全隐患的建议》,引起重视后,县政府结合打造老街4A级旅游景区项目,加大投资力度,解决了一系列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据不完统计,在刘世元担任市、县人大代表期间,围绕民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交意见、建议30余条,其中,提出的《关于解决老城古街火灾安全隐患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对食品流动商贩管理的建议》”先后被县人大常委会评选表彰为优秀建议。

“真情调解,做群众的知心人”

   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的过程中,他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为自己回报选民群众,积极履职的一种方式。他所在的老城社区辖8个居民小组,本地常住人口7000余人,属旅游街区,是石泉县对外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与其他城市社区一样,居民邻里之间常常存在卫生清洁、家产分割及地界纠纷、公共利益、情感纠纷等诸多矛盾。而旅游街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又注定了老城社区和其他社区在管理方法方式上的不同,老城社区对文明和谐的标准要求比其他社区更高,如何做到将社区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如何让老街街面整洁、小巷干净,如何让社区风清气正、民风淳朴、邻里和谐,这些问题时刻考验着他。“没有更巧的办法,只有脚踏实地”,他时刻这样告诫自己。从而,走巷串户、登门拜访、值班接访变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按照“三官一律”进社区、代表定期值班接访要求,刘世元每年参与调解民事纠纷20余件,调解后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做到了“小矛盾不出小区,大矛盾不出社区”,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一桩桩真情调解,拉近了刘世元与选民群众的距离,社区群众称他为“知心人”,由于调解工作专注于百姓利益,2016年他获得安康市“金牌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推动老城文旅发展,人大代表义不容辞”

   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成为社会聚焦的重点,老城旅游如何实现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及旅游形态、文态、业态、生态的同频共振,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原貌,培育人文内涵,转型升级,助推创业就业,活跃市场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有效回应群众所想所盼。这一系列问题萦绕在刘世元的脑海中,他将自己的构思和对老城未来的美丽愿景,融入到人大代表工作室年度课题任务中,并向其他县镇代表广泛宣传:推动老城文旅发展,人大代表义不容辞。他积极参与陕西省文化旅游名街区建设项目和老城4A景区申报工作的调研、座谈、视察评议等活动,针对项目进程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走访辖区选民群众,及时掌握各方面思想动态,并组织引导代表工作室成员参与化解有关矛盾纠纷,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收集民意,凝心聚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16年以来,为实现老街4A景区创建目标,全街区按规定实行“禁摩”政策,推行之初,街区部分商家和居民不理解,并将消极抵制情绪发布在贴吧上,为防止事态蔓延,他组织代表小组成员、社区居民代表、商家代表进行了专题座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统一思想,凝聚民心,促使街区“禁摩”得以顺利实行。

   对于背街小巷脏乱差、路面破损、摆摊设点、乱搭乱建等问题,刘世元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和社区干部广泛宣传动员,做通思想工作,一步步拆除危建,整治卫生死角,使背街小巷的环境秩序获得了巨大改观。老城原来有五个旱厕,一到夏季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老城区的公共卫生和周边居民的生活。为改善老街卫生状况,推动旅游发展,需实施旱厕改水厕计划,但由于每个厕所牵连到周边居民户的地界问题,很多居民出来阻挠施工,为做通居民思想工作,他不急不躁,挨家挨户上门陪笑脸、拉家常、做工作,通过艰辛努力,“旱改水”圆满完工,这既改变了老街卫生状况,方便了居民群众,也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文明水平和石泉旅游良好形象。

 “争当新民风引领者,让‘诚孝俭勤和’落地生根

  “要踏实做人,把以诚做人、坦诚做人作为立身处世之道和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6月,在老城社区开展的以“新民风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 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表承诺环节中,刘世元带领代表工作室成员、社区党员发出了《移风易俗 ·做文明新风引领者》的倡议,向选民群众做出践行新民风的承诺,而该活动只是老城社区推动新民风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市、县、镇大力推进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涵的新民风,刘世元创新思维,结合实际制定了促使新民风落地生根的方案规划。他将新民风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每月两次的党员活动日,要求社区党员轮值主题宣讲或表看法、表感想;结合“立家规家训”活动,他带领片区人大代表挖掘整理、评选优秀家规家训,弘扬崇德向善的优良家风;结合城关镇开展的“送新民风到村、送脱贫政策到户、送劳动技能到人”的“三送”活动,组织人大代表主动参与新民风文艺节目创作表演,寓教于乐,促使“诚、孝、俭、勤、和”在选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人大代表五包联两评定”工作,带领人大代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扶贫扶志。同时,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代表身份,动员老城各类协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当好新民风建设的宣传者、引导者、实践者、推动者。

   “选择了人大代表,就选择了责任和使命,只有始终不忘‘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民心所向为本’的服务理念,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对群众付出真情、真心,对待转变发展敢言善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像张明俊那样成为‘让党委放心的明白代表、让政府满意的务实代表、让群众喜欢的贴心代表’,才能不辱使命,不负群众重托!”在刘世元的人大代表履职笔记本上,他这样写道。(吴淼淼 李思群)编辑:董嫱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