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安康石泉县迎丰镇香炉沟村励志贫困户汪功友 身残志不残脱贫心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8-15 10:04:57 阅读量:

 “虽然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但发展产业的愿望特别强烈,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努力改变生活,不愿等、靠、要,尤其是赡养岳父的事迹更是我们村倡导新民风的先进典型。”提起香炉沟村的贫困户汪功友,大家无不为其竖起大拇指。

1999年,上山伐木的汪功友不小心将脚骨砸成粉碎性骨折,被定为四级肢体残疾,加上妻子本身患有听力三级残疾,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虽然家中的主要劳力行动不便,但这一家四口并没有而倒下。汪功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实际,时常琢磨如何脱贫致富。2016年,汪功友借了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购买了30只山羊。风里来雨里去,历经辛劳终于将羊群发展到60多只,但考虑壮大后的羊群放牧时会糟蹋别人的庄稼,20173月他毅然将山羊全部卖掉,立即将贷款还清,他说:“政府帮助了我们,要感谢,不能拖欠政府,要有诚信才行。”

山羊卖掉后,汪功友的产业发展之路并没有停止,脱贫增收的决心依然十分坚定。今年他种植了10亩魔芋,7.5亩玉米等粮食作物,养蚕2张,养猪1头,养鸡20只。不干农活时,他顶着炎炎烈日,主动到工地上打临工,努力增加收入。看着两口子整天忙里忙外,亲戚朋友经常劝说他们,“日子要过好,该享受还是得享受。”但是他们觉得现在的扶贫政策这么好,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脱贫致富,不能刚有点盼头就松懈了精神。

“做人一辈子,人品做底子,坚持自力更生的汪功友对岳父十分孝顺,也是新民风建设的好榜样。他的岳父张志清原居住在三官庙村,年老体弱多病,膝下只有一女。为尽好孝道,汪功友毫不犹豫地将岳父接到家中,从“女婿”变“儿子”,常年如一日细心照料。汪功友时常叮嘱妻子:“把饭做软点,老人牙齿不好。

“做嘛,政策好赶快做!”说起将来的打算,不善言辞的汪功友嘿嘿憨笑。面对生活的艰辛,不知不觉间,汪功友已经成为众人心中的强者。他的作为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是大家心目中产业脱贫的引领者,也是新民风活动的生动践行者。(沈沙沙 张绍健)编辑:董嫱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