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让微信圈“净一净”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8-25 19:13:16 阅读量:

 通讯员:薛晓安

打好微信,晒一晒自己的幸福,赞一赞好友的开心;群里发个红包,联络感情,发个幽默段子,活跃气氛;遇上难事、烦事、急事,“万能”的朋友圈便可“救驾”。我们充分享受着信息社会的便捷和愉悦,同时也喜忧参半。相信大家看到过一些格调不高的段子、小视频,还有为吸引眼球,有意放大、歪曲改革发展中的矛盾,煽动对立情绪,有的公众号装神弄鬼,打着“解密”幌子,攻击、诋毁党和政府。微信圈也成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江湖”。作为一个公民,虽然不可能“一两拨千斤”净化微信圈里的不良杂质,面对格调不高、低俗不堪、反社会的段子和视频,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看、不转、不信”,用“物理隔离”的手段最大程度消除思想上的有害“辐射”。

微信中朋友转发的一些视频,不仅是“少儿不宜”,甚至是“成人不宜”,把低俗当笑料,无知当乐趣,有的画面不堪入目,有的言语充满挑逗,总有一些糟粕的东西充斥手机屏幕。这些视频不同于传统的“幽默”、“搞笑”,大都由某些人自发拍摄,出镜者操着某种方言,说直接了就是把别人扔掉的“下水”摆上餐桌当“佳肴”,一股“臭味”污染风清气正的环境,不知这些“低级视频”的导演、演员是何感想,以丑为美,让人不禁作呕。

有的微信段子或公众号伪装成群众的“代言人”,总乐于传播大家所不知的“内幕”,迎合大家皆有的猎奇心理,发表一些“高见”。一个社会事件刚发生,不问青红皂白,借自己的手总想“代表”群众的“意愿”,先用言论把一方打到在地,试图让大家“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语言暴力”的险恶发挥到了极致,芝麻小事无限上纲上线,挑拨不同群体间矛盾,唯恐天下不乱,民心不散。在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治理的同时,我们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政治鉴别力,不传、不转,删除或屏蔽这些居心不良的“信息源”,共同抵制,没有了市场,这些玩艺自然会败下阵来。

最为危险的是某些微信借机炒作社会敏感事件,看似“事事关心”,用居心叵测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分。个别的不作为、消极贪腐问题,被表述成了普遍现象,还不断爆出所谓 “猛料”,发表危言耸听的不当之词,有的拿中国国情和国外毫无根据地比较,借此表达不可告人的图谋。有的微信看似“揭秘”不断,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抹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总之,不可小视圈里的负能量、副作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团结一心,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不信谣、不传谣”。 更要练就火眼金睛,把见不得光、经不起验证的微信全部举报、删除、屏蔽,净化思想氛围,营造社会发展进步的良好氛围,你我有责。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