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公安:交警“六到位”强势推进农村道路“两站两员”建设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7-19 13:13:45 阅读量:

 

(王亚锋 刘庆民 特约通讯员:白光清)今年来,商洛市丹凤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积极探索,加强领导,克难攻坚,落实责任,紧抓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短板,建立健全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率先在县辖12个镇办主要路口建立交通安全劝导站,配齐劝导员。成立镇(办)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镇(办交安办,设立村(社区)交通安全工作站,各项工作制度规范,职责明确,基本实现了交通安全管理网格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工作安排部署到位。按照中省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大队就加强农村道路“两站两员”建设工作及时汇报县局党委,局长王瑶、政委黄劼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并专题汇报县政府主要领导,县长徐秀全作了批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晓虎、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阮班魁就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多次督导,丹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设立镇(办)村交通安全“两站两员”工作机构的通知》,对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县政府安排部署,大队、中队领导积极深入各镇(办)、社区主动汇报,密切协调配合推进“两站两员”建设。大队领导包片负责,齐抓共管。大队长雷鸣亲自跑遍12个镇(办)与主要领导座谈“两站两员”建设工作,政委屈志军、分管副大队长方书明多次到包抓镇(办)与书记、镇长协调并取得了支持。五个中队中队长直接负责,按照建设原则、建设标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相关要求快速推进,为“两站两员”建设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机构机制建设到位。按照县政府关于“两站两员”建设要求,全县12个镇(办)均成立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12个镇(办)成立了交安办,分管领导为办公室主任。村级建起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站,村支书或村长任工作站站长。交安办与工作站都做到了“五有”:有房子、有牌子、有制度、有人员、有台帐。12个 镇)办主要路口建成了固定式岗亭劝导站,劝导站有制度、有活动记录、有曝光牌,劝导员配备了帽子、马甲、工作包、停车牌、红袖章“五件套”,基本实现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网格化。
三、业务指导培训到位。为强力推进“两站两员”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工作,大队组织交通安全劝导站劝导员进行业务培训。首先,明确了劝导员工作操守,要自觉遵守法律,安全文明出行;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工作纪律;仪容仪表整洁,树立良好形象;工作态度平和,劝导语言文明;劝导站位科学,指挥手势规范;及时制止违法,维护交通秩序。其次,就劝导员的工作职责、有关制度、工作规范、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律法规、农村常见交通违法行为种类、交通安全劝导工作注意事项、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日常交通状况信息收集反馈、交通事故现场维护、伤员救治、交通安全宣传、交通违法劝导、台帐材料收集和管理等工作业务进行了培训。通过统一培训,劝导员工作水平很快提高,迅速进入角色,为开展交通安全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四、交通安全劝导到位。在“两站两员”建设中,我们本着“二级建站、一级劝导”的原则。首先,落实了劝导员工作职责。一是“劝”: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纠正。二是“报”:对发现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报告辖区交警中队或派出所。三是“记”:坚守工作岗位,做好劝导和交接班登记等工作。四是“疏”:疏导交通,保证辖区道路安全畅通。五是“宣”: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过往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其次,明确了劝导员工作任务,要求具体做到四必问、五必宣、六必上、七必劝。四必问即:一问有没有饮酒;二问有没有驾驶证、行驶证;三问车辆有没有买保险;四问车辆有没有年检。五必宣即:学校幼儿园必宣;人口密集场所必宣;红白喜事必宣;逢会过节必宣;过往车辆驾驶人必宣。六必上即:红白喜事必上、学生上下学必上、群众早晚出行高峰时段必上、逢会过节必上、开展民俗活动时段必上、雨雪雾恶劣天气必上。七必劝即: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必劝;摩托车电动车乘座多人必劝;驾驶机动车不系安全带必劝;客车、校车、面包车超员必劝;货车、农用车违法载人必劝;机动车未悬挂号牌必劝;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必劝。棣花镇陈家沟村劝导站,针对景区和停车场被国道相隔的实际,在劝导旅客行人横穿马路、人车混行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积极引导旅客安全过马路,消除了安全隐患。商镇保定村劝导站,把本村群众过红白喜事、赶集、摩托车电动车乘座多人等作为劝导重点,开展劝导活动。竹林关镇竹林关村、丹水社区劝导站以学生上下学、群众早晚出行高峰时段,开展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劝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劝导活动。大队充分发挥农村“两站两员”的职能作用,以“消除安全隐患”为基点,及时封堵事故源头。据统计,全县交通安全劝导站建成以来,已劝导违法车辆384辆,其中: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260辆,摩托车电动车乘座多人45辆,驾驶机动车不系安全带68人次,货车、农用车违法载人11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35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200余份,收到较好效果。
五、科技管理信息到位。依托“智慧丹凤”科技信息化建设有利时机,建设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农村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重点路段的动态采集、管理、预警和对劝导站、劝导员工作情况跟踪考核。目前已将6处劝导站接入公安交通指挥平台,年底前将农村道路重点路段、劝导站等部位监控全部接入公安交通指挥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建设县、镇、村三级联动、互联互通的农村道路网格化勤务指挥调度系统,并逐步与市、省联通,实现对农村劝导站、重点路段、路面勤务等智能化、可视化、精细化的指挥调度,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六、交通安全宣传到位。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中,大队投入资金3万元,印制各类宣传资料5万册(张),悬挂横幅12条,制作展板18面,张贴喷绘宣传画50份,安装劝导站高音喇叭12套24个。为了强化农村村民交通安全意识,大队依托县广播站村村通,开办了“丹凤交警”栏目,以普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和提高自我交通安全防范意识为内容,每天早中晚各播送一次。依托劝导站开展宣传,大队印制了驾驶员交通行为规范、骑车人交通行为规范、行人交通行为规范、乘车人交通行为规范等宣传资料,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提高文明出行意识。依托劝导站大喇叭开展宣传。在开展交通违法行为劝导的同时,大队统一为全县各村劝导站6安装了大喇叭,在县广播站编写录制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广播稿,每天在劝导站进行循环播放,效果良好。大队在日常工作中以旅游、赶集、庙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为重点,安排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借助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亲民”优势,把其作为文明交通进农村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为群众提供交通安全义务宣传和咨询,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及时提醒乘坐超员、违法载人等存在安全隐患车辆导致严重交通事故后果,积极引导农村群众文明出行、安全出行。通过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醒农村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编辑:王梦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