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7-11 09:33:37 阅读量:
日前,陕西岚皋县再次通过三调联动调解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农民工集体讨薪维权案,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2017年3月初,岚皋籍农民工多次聚集到市,反映在山西繁峙县承包矿山开采工程期间,平利籍包工头张某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1100多万元,多次索要未果,请求协调解决。后该群体20余人滞留在张某投资兴建的安康高新某饭店前,采取挂标语喊口号、封门静坐、抬棺、喝农药、跳楼等极端方式讨薪,越级赴省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隐患突出,维稳形势异常严峻。
岚皋县接到上级交办的案件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分析研判,认为此案涉案金额巨大、人数众多,涉案人员和合同履行地均在外地,属于典型的“三跨三分离”案件;且双方当事人情绪对立,争议较大,仅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中的“单兵作战”,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及时启动“三调联动”程序,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挂帅,从县委政法委、信访局、人社局、公安局、司法局、法学会及所涉镇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赶赴事发地展开工作。
工作组进驻后,一组负责疏导稳控,避免事态扩大;一组进行协调化解,让农民工看到希望;另一组远赴山西核实相关情况,固定证据。此案因案情复杂、证据过于零散,调查取证难,仅靠现有材料起诉立案难,于是引导该群体聘请律师帮助维权,为下步诉讼做准备。因双方意见分歧大,化解难、进展慢,期间发生的极端讨薪行为,使事态已接近群体性事件的临界点,可谓一触即发。为遏制这一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县委、县政府调整战略,充实力量,积极汇报,多方协调,数次商谈;并充分发挥三调联动的优势,不厌其烦地组织调解,将法、理、情相融合,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促成争议双方达成280万元的调解协议,在工作组和职能部门的监督下,目前涉及130余人的农民工工资全部兑付到位。为表达感激之情,农民工代表主动给参与协调工作的市县职能部门赠送了“倾情协调化纠纷,助力维权解民困”的匾牌。该案历时3个多月,100多天,历经艰辛得以化解,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这是该县三调联动机制又一成功案例。
实践证明,岚皋县推出的“123456”三调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成功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在一起,变“散开的五指”为“握紧的拳头”,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协作配合的大调解格局转变,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利器。自2014年岚皋县推动三调联动机制以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23件,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91件,平息群体性事件苗头38件;先后远赴河北、山西、内蒙等地,成功调处群体性农民工讨薪维权事件6起,化解县内重点项目建设农民工讨薪维权20余起,涉及总金额六千多万元;合力化解医患纠纷10余起,意外死亡纠纷理赔9起,有效防止了矛盾的激化、事态的升级、规模的扩大,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陕西岚皋县政法委 魏嘉智 张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