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了公安局长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3-28 10:08:04 阅读量:

 唐成红 黄东海

2017年的323日中午,虽然已经阳春三月,可是连续的降雨仍然能感到寒意。家住在马鞍桥小沟村的方少青一家又一次见到了平利县公安局的局长,这次局长给他们带来了生活必须的油盐米面,面对这个平易近人的公安局长妻子刘维秀有说不完的感谢话。

住在半山腰上的方少青今年64岁,老伴刘维秀今年59岁,儿子方万奇长期患有慢性病,长期药物治疗使贫困的家庭如同背后摇摇欲坠的房子一样不堪重负。方少青家的房子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屋内渗水,根本无法完成旧房改造,了解到情况的李建忠局长积极联系镇、村为方少青申请了统规统建的房子,今年方少青一家就能住上新房子。“李局长与我们家结对帮扶以来,给我们家办了太多实事,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感谢他,发自内心的感谢他。”刘维秀听到县公安局长要给外出打工的儿子方万奇在县城找工作的时候,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山沟沟里的“公安蓝”

马鞍桥位于兴隆镇东南方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生态自然条件差,全村9个村民小组3401270人,在册的贫困人员就有162394人。2016年,马鞍桥村被确定为平利县公安局包抓的帮扶点,公安局党委迎难而上,机关75名民警,从局长到民警一对一覆盖75户人家,成立以局长李建忠任组长,政委罗峰任副组长,各党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工作小组,选派副政委吴永军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指挥中心主任为副队长,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马鞍桥的“公安蓝”变得常见了,不管住的再偏再远,都能见到。驻村民警更是与村民同吃同住,上门走访、问需于民,“公安蓝”跑遍了这个穷山沟里的卡卡角角。

山沟沟的脱贫路

今天的马鞍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县公安局一方面抓基础建设,一方面抓产业建设。通过县公安局的帮扶和协调,铁匠铺和胡家庙的两段土路已经变成了水泥路,从办公经费挤出的30万让无梁殿和麻柳树河边已经架起了便民桥,协调70余万,解决了村民期盼已久的人畜饮水问题,协调105吨水泥,愿意房屋旧改的村民房屋已经焕然一新。

为了就近解决贫困、产业脱贫、行业祛穷,县公安局协调镇村干部,流转土地200余亩,扶植产业大户,种植适合生长的绞股蓝产业,大户与贫困户签订脱贫协议,家门口务工,彻底解决摆脱贫困。千亩核桃园、百亩绞股蓝、鑫旺养殖、孙鹏、武进标准化羊场的建成都离不开“公安蓝”的身影。2016年就有公安局包挂的44168人脱贫摘帽。

公安局的脱贫经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县公安局党委想办法、抓落实,汇全警之力、全局之智,蓄满弓,精准发力,打出了一套脱贫攻坚的组合拳。

一是强调研,找症结。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平利县公安局局长挂帅,多次深入马鞍桥村进行专题调研,与镇、村干部群众座谈脱贫方法,梳理出致贫原因和脱贫愿景,为马鞍桥科学制定脱贫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组织,明责任。县局除了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驻村工作队,还将包挂村所在辖区兴隆派出所全体民警编入驻村工作队,轮转值班,保证驻村时间;选派拥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教导员杜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明确了责任。

三是强基建,抓产业。县局坚持以帮扶贫困村基础建设为辅助,助力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工作方法,最大限度为产业发展谋福利、找出路,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

四是强组织,抓党建。县局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积极推进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帮助“两委”班子提高创新发展、凝聚群众、带领致富的能力。

山沟沟的好前景

过去的一年各级联合、扎实工作,马鞍桥村的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脱贫工作力量带来的变化,看到了脱贫希望和信心,更坚定了脱贫摘帽的决心和斗志。2017年,是马鞍桥整村脱贫之年,131248人将摘掉贫穷的帽子,山沟沟里的马鞍桥将迎来道路发达,村容整洁,创收增收的良好局面,山沟沟正在迎来好光景。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