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吴堡法院:挂职干部要扎根基层 选派机制保驾护航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6-08 21:28:28 阅读量:

大部分人内心或多或少都会羡慕,或者向往过彼此的另一种生活。挂职锻炼正是给了干部一次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体察基层老百姓最切身之需要,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繁华热闹,基层有基层的淳朴务实。年轻的干部要扎根基层,才能吸收土地的养分,城市的高楼大厦养不出参天大树。习主席也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

无论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基层,都是在选择可能性,也就是著名社会学思想家韦伯提出的“生活机会”,个体可能获得的成就,是以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其所能得到的资源为基础的。换句话说,选择大城市还是基层,就是在选择社会地位。

(一)建立健全挂职干部选派机制,让干部真挂实干、认真履职。明确挂职干部的产生途径,即优先从优秀干部人才库中选拔产生或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派,提高选拔挂职锻炼干部的公信度,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发展潜力的干部选派出来挂职培养锻炼,要选对人、选对岗、选对时间,才能提高干部资源的利用率。

  1选对人,就是要严把挂职入口关,不能“拉郎配”,让滥竽充数者砸了挂职工作的“金字招牌”。据调查,有71.2%的调查对象建议要通过选拔确定挂职人选,组织上要通过综合分析研判情况和干部培养锻炼需要,把真正有优秀有潜力的干部选出来、派出去。

  2.选对岗,就是要合理确定挂职单位和职务,挂职的形式要合理安排,不可千篇一律。比如,挂职的岗位要根据干部的经历阅历、特点特长来确定,不同挂职岗位要设定不同的挂职时限,不能搞“一刀切”,做到干部缺什么、挂什么,挂什么、补什么,让挂职干部都能不虚此行、取到真经。

  3.选对时间,就是要挂当其时,建议实行挂职计划申报制度,组织部门定期摸排各单位挂职派出需求、接收需求和挂职意向,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制定年度挂职计划,探索“双向选拔”机制,在合适时间选派合适人员,使“派收两地”各取所需,防止出现“上面硬性摊派、下面被动应付”现象。同时要引导各单位制定长远的挂职培养规划,变被动“要我派”为主动“我要派”,使挂职工作成为干部培养新常态。

(二)建立健全挂职干部培养机制。挂职干部定位正不正、动力足不足、思路清不清,有内因,也有外因。挂职表现怎么样,一靠自己悟,二靠师傅带,三靠组织用。

1、自己悟,就是干部自身要端正态度,加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挂职是学习不是休息、是做事不是做客、是“取经”不是“镀金”的思想,克服“水土不服”和畏难情绪,真正把挂职当成磨练,全心投入,主动作为。

2、师傅带,就是要实行挂职帮带制度,接收单位结合挂职岗位实际,指定一名帮带领导,负责教育管理工作;指定一名业务骨干,在业务和工作上“拜师收徒”,帮助尽快“入戏”。特别是对到基层挂职的干部,要以培养“亚夫式”干部为目标,引导挂职干部学习和践行“亚夫精神”,做到既要身在基层,更要心在基层。

3、组织用,就是要放宽视野,打破待客思想、保守观念,有大局、有境界地看待挂职干部;放开培养,充分保护和调动挂职干部的激情和锐气,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放手锻炼,多压担使用,多让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锻炼、练就才干;放心使用,把挂职干部作为自家干部来看待,多让他们独当一面,充分激发他们的才能和潜能。

基层也好,大城市也罢,根本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生活就是生活,它不会因为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就不赐予你孤独与难堪;也不会因为你生活在基层,就不施加给你贫穷与压力,就让你完全不用奋斗与进取。

工作在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如何工作。

(吴堡法院 李瑶)编辑:李春宝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