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法院驻芝阳镇西英村工作队“依法扶贫”见成效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6-06 16:23:49 阅读量:

韩城市芝阳镇西英村一组高振学一户四口人,属低保贫困户。高振学夫妇均年近七旬,丈夫患有冠心病,妻子孙文各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儿子高怀杰,36岁,属于智力障碍残疾人并患有胃病;孙子高志亨,13岁,是全家的希望,在韩城博文学校读初一。家里虽然有承包地12亩,但因缺劳力,收入并不高。该户的贫困原因是因病、因残、因学、缺劳力。

前期扶贫中,已通过对高振学夫妇实行减免医疗费,对高志亨减免学费,让高振学做村里的保洁员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使其家庭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在本轮精准识别中,通过调查走访,工作队发现,高振学还有五个已嫁出的女儿,依照国家法律,可以履行赡养义务。对照政策,高振学自愿要求退出贫困户名单并提交了书面申请。

20175月,工作队对高振学进行回访,高振学在感谢党的扶贫政策的同时,谈到了他家面临的现实困难。他家虽然有承包地12亩,但主要依靠他们老两口经营管理,因为自己年老力衰、精力有限,根本无法实施精细化管理,家庭收入很低。自己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也日益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时常为此整夜难眠。虽然有五个女儿,但均已出嫁,按照农村习俗,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自己再苦再累也不好意思麻烦她们,他并不愿意“躺在国家怀里”,但现实的困境确实是自己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老人谈到动情处,一度声泪俱下。

高振学面临的现实困境,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如何在把两个古稀老人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的同时,保证他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真正实现“两不愁、四保障”,安享晚年,成了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同志马上认识到,只有从法律的角度入手,让高振学已出嫁的五个女儿尽好法定赡养义务,才能真正让高家二位老人真正实现脱贫解困。思路有了,工作队长陈保民带领第一书记、“双万干部”随即找到高振学的长女高会质进行沟通,析法明理,尝试从履行法定赡养义务的角度,解决高振学家面临的困境。通过与高会质谈心,大家了解到,老人的赡养问题一直也是她心里的一个“大疙瘩”,尽管平时事情也忙,但是一有空闲就回娘家帮父母干着干那,但是自己毕竟不在父母身边,看着他们日渐苍老,却要为生计奔波,无法安度晚年,作为长女她也经常为此自责。最终,经过坦诚交流,高会质当场表态,立即召集她们姊妹五人,就父母农活的分担问题进行协商,把父母从农田里解放出来。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权衡利弊,最终由驻村工作队长陈保民同志提出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高振学将自家的承包地交由同在本村的三女儿高转质夫妇代为经营管理,其他女儿每年给高转质夫妇支付2000元劳务费,共计8000元,其余农资、劳务等费用由高转质夫妇自行承担;高振学承包地的产出,归高振学所有,高振学出售后,所得钱款,由高振学与高转质夫妇五五分成;这样总产出越高,总收入就越高,各自的收益自然也就不断扩大。201763日,高振学的五个女儿在如约回到娘家,签署了一份《承包地代为经营管理协议》,并且当着镇村干部的面,付清了2017年的劳务费8000元。

高振学夫妇在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同时,家庭收入有了保障,重要的致贫原因消除了;作为儿女,老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自己也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不用经常为此牵肠挂肚;把土地留给有耕作经验、体力好的年轻人打理,必然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三赢”。驻村工作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获得了西英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夸赞。韩城法院:杨育学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