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背后见大义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4-22 13:43:41 阅读量:

——宝鸡广播电台追踪报道凤翔法院法官资助残疾人事迹

凤翔法院 晁欢

 
2016年4月21日,宝鸡广播电台宝鸡新闻及法治纵横节目报道了一件小事情,而让记者们对这件小事情给予特别关注并追踪报到的,是这件小事情背后所蕴藏的社会大义。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有一位姓徐的村民,她是一个残疾人,下肢瘫痪,生活非常困难。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她:她的丈夫生前留给她一张欠条,载明同村的王某欠他丈夫1000元犁地的钱。虽然手持欠条,但她却一直要不来这笔钱,因为王某自有说辞。一个依靠轮椅生活的人,她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很有限,她能求助的途径更有限。但她喜欢收听广播,有一次,她在收听宝鸡广播电台法制纵横节目时,突然想到了向节目组求助的办法,她通过热线电话给节目组讲述了她的事情。她很幸运,节目组聘请有嘉宾律师,这位热心律师不但给她提供了咨询,还帮她写好了诉状邮寄给了她。
2016年3月15日,她向凤翔县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判令被告王某支付所欠犁地款1000元。案子分到了凤翔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由任红霞法官主办。任法官拿到案子,按照法定程序,先向被告发送了诉状副本。被告应诉后,向法庭提交了答辩状,原来,被告曾担任过村民小组组长,且与原告丈夫生前是好友。在其担任组长期间,村上给原告夫妇派过义务工,而原告夫妇当时不在村上居住,故被告替原告夫妇完成了200多个义务工,加上其它一些零碎欠款,被告认为其与原告丈夫之间的债务应该已经相互抵顶,故不愿再给原告支付这笔费用。在案件送达过程中,任法官了解到,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残疾人,原告下肢瘫痪,而被告也因患小儿麻痹走路颠簸,且已年近七旬,生活也非常困难。任法官将案子的开庭时间定在了2016年4月15日下午2点。可到了4月15日这天,天一早就下起了大雨,考虑到双方当事人都行动不便,而案件标的虽小争议却很大,任法官将案子的情况给庭长何杰作了汇报,并提议到当事人所在村去开庭。何庭长很赞同任法官的建议,吃过午饭,他们没有休息,就和书记员成云燕一行三人到了村委会。在村干部的参与和协助下,被告同意付给原告500元,原告接受,案件得以调解解决。考虑到原告身体重度残疾,三名干警又慷慨解囊,给原告捐助了500元。原、被告被法官们事事处处为当事人着想,耐心认真化解矛盾纠纷的行为感动了,村干部也对法官干警春风化雨、温暖人心的作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案子了结了,法官觉得这只是自然而然做出的一件小事情,他们都已经忘记了,而原告徐某却觉得感动和过意不去,于是她又想到了她曾经求助过的广播电台,她给栏目组讲述了事情的始未,并一再请求通过电台向法官们表达她的谢意。听完她的讲述,电台的记者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件小事情所体现出的大情义,决定追踪报到这件事。
4月20日,广播电台的记者先到原告家中,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又赶到凤翔法院采访任法官。任法官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说:考虑到当事人都行动不便,而法院开庭又不能在某一方当事人家中,所以决定在村委会开庭。因双方当事人生活都很困难,案件作出判决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虽然完全符合法律规定,但社会效果并不好,为了更好的化解纠纷,所以才调解解决。至于资助,还是看到当事人生活困难,自然而然就这样做了,也没想太多。
4月21日,宝鸡广播电台宝鸡新闻和法治纵横节目报到了这件小事情,却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有听众评论说:基层法官们处理的虽然只是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可正是对这些小事情合情合法的处理,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大义!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