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立案公开 推进阳光执行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12-14 14:21:52
阅读量:
司法公正是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推进司法公开是实现公正司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在社会诚信体系尚未成熟,执行司法查控系统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基层法院积极集中力量从多举措提升法院执行力,规范执行行为,提高案件的质量与效率,全力推行“阳光执行”,才能提升司法民主,最大限度的争取当事人的理解与支持。
一、执行立案公开 摒弃执行神秘面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诉讼到法院的案件在不断的增加,法院为了减轻执行的压力,提高执行指标的质效,必须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法院与法官必须对执行案件的立案数量进行控制,通过承办法官签字移送执行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所以此种强制附加的做法也就不难理解了。申请执行立案难是法院的潜规则对诉讼法律的亵渎,无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使得司法公信力受损。因此笔者认为申请执行立案公开是解决申请执行立案难的重要手段,着力构建面向社会公众的司法公开信息平台,使得法院案件的执行将不再是神秘的活动。当事人只要打打电话或者上上网,就可以轻易获取执行信息。从而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当事人监督和参与到法院的执行工作中。
二、执行立案公开 规范执行行为
“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坚持司法公开,才能有效防止司法腐败,改善司法形象。确保执行立案公开,是执行程序公开的第一步,笔者认为,第一步的合法实施,是保障文明执行的必要前提。通过建立执行公开措施的实施和推进,例如向申请人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通知书》、《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表》、《廉政监督卡》等,告知申请人在执行中的权利、义务和应当承担的风险。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须知及风险警示》、《被执行人财产报告令》、《被执行人财产申请表》等,告知被执行人在执行阶段的权利义务以及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让执行工作在公开,透明、和阳光下运行,督促执行人员合法执行,避免压案,理性权衡相关社会利益,有效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让社会公众进行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后,由于执行立案公开的实施,保障了当事人的申请立案效率,但是加大了执行人员的工作分量,笔者认为法院当务之急是紧紧抓住影响执行效率,影响司法公信力的关键环节,适应信息时代新要求,应当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完善司法程序,改进司法作风,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司法活动的效率,有效应对司法需求。该规定的出台将对保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增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边县人民法院 钟思可)
参考文献:
十四师法院推进执行流程公开,保障司法公正廉洁 何强 兵团新闻网 2014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