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孙青青,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人,2010年7月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法学专业,同年参加西部计划,在共青团碑林区委从事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8月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蓝田法院,先后在政工科、审管办工作,现任审管办主任助理。
结束了共青团碑林区委的两年志愿服务工作之后,在蓝田法院,孙青青又开始了她不折不扣的“山寨”法官生涯。
和许多“初来乍到者”一样,一进院,她就被分配到院政工科。在别人看来,到法院从事非审判工作,就像在政法院校读一个非法律专业。孙青青对此深有同感。所以,每每看着一同进来的同事一个个都到一线去办案,让这个同样怀揣“法官梦”的山东女娃,多少有些惆怅和失落。
不过,这种想法很快就打消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干工作就是要当好革命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
像其他综合部门一样,政工科的工作琐碎而忙碌。各种大小材料、各类统计表格,考验的就是“认真”二字。有时候,即使一张小小的表格,往往也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稍有不慎,就要全部推倒重来。
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她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负责院报编辑工作。
在她看来,这小小的一张张报纸,就是对外展示法院形象的一张张“名片”,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错对,大到整期报纸的设计,她都要仔细推敲、反复斟酌、认真核对。下班了,她把样稿带回宿舍继续看;周末,其他同事们都休息了,她一个人还在加班加点。就这样,一份样稿,她往往要校对上十几遍才放心。“编辑工作比任何工作都讲究细心、认真,有她在,我们都很放心!”这是参与院报编辑的其他同事,对她一致的评价。
两年来,她共编辑院报16期。《蓝田法苑》,已成为蓝田法院一张靓丽的名片。
如果说认真是一种品质,那么,能吃苦就是一种精神。
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准备会务,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去吃;为了制作幻灯片,一个人工作到深更半夜;为了赶时间设计好宣传展板,在打印室待到人家关门。
有一次,为了赶在会前把展板弄出来,她在打字部一待就是整整一天。修改、调整、再修改,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最终定稿。
11月的晚上,天已经很冷了,路上也没了人影。看着外面昏暗的街道,打不到出租车的她内心砰砰直跳。“那时候的确害怕极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还好,打字部的工作人员最后绕路把我送回去。”现在想起来,她仍有些心有余悸。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精神,她在蓝田法院踏踏实实工作,一点一点扎根,一步一步成长。回首这几年来的生活,蓝田,俨然已成为她心中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