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5-01-31 10:47:16 阅读量: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阎庆文说:“人民群众对全省法院队伍满意度连年上升的背后,是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和全体法官秉承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正如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陕西调研考察时深刻指出的,不管形势怎么变、条件怎么变、环境怎么变,司法为民的宗旨不能变。对我们来讲,评判法院工作好不好,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司法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
深化理念引领 坚持“四心”为民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充分运用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好司法为民的“排头兵”,成为摆在陕西法院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认真思考、精心谋划,在全省开展“司法大调研”、深入了解群众司法需求、专题学习研讨“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四心”为民的总体要求。
一是心中有人民。首先解决与群众的感情问题,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法官干警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把司法为民的理念深深扎根心中,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用心听民声。健全完善了法官干警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建立了上级法院法官干警定期下访与基层法官干警“同吃、同住、同办案”制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村(社区)、厂矿企业等地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掌握民情、接通地气,确保法院工作拥有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的群众基础,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三是真心解民忧。牢固树立“公正司法就是最大的司法为民”的理念,通过公正、高效、严格、文明司法践行司法为民;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信号、群众需求作为重点、群众满意作为标准,把严格司法、保障民生和热情服务有机统一起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的人文关怀。
四是倾心抓落实。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狠抓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的落实,言必行、行必果,做到不见成效不罢休,决不让承诺流于口号,决不让希望变成失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司法服务实实在在、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聚焦公正司法 夯实为民根基
公正是司法为民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公正就谈不到司法为民。在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正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因此,陕西法院把公正司法作为谋划推进全省法院工作的出发点,把提升审判质效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在全省法院凝聚起了倾心抓质效、全力保公正的共识,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的全面深化。
抓手一:抓管理提公正。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的重要作用,从审判工作实际和审判规律出发,不断修订完善案件质量评估考核指标,建立健全配套考核办法,加大案件质效责任管理力度;推行案件质效逐月通报、季度分析、半年研判、末位检查制度,推动落实审判管理的主体责任;开展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清理,严格审限管理,促进均衡结案,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9%以上。深化“两评查”活动,对1800余件进京涉诉信访案件开展了专项评查,实行责任倒查,对发改、指令再审案件重点评查,有效提高了法官的质效意识。2014年上半年,全省审判质效综合指数大幅提升,核心指标明显改善,一审案件改判发回率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新收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同比下降16.36%,其中省法院下降38.32%。
抓手二:抓公开促公正。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2013年以来,全省法院共网上公布裁判文书11万多件,对882件典型案件的庭审进行了网络直播,减刑、假释案件全部上网公示;实现了执行案件进程网上可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悬赏、拍卖网上公告,执行举报投诉网上受理;陕西法院公众服务网上线运行,全省发放司法公开告知书7.46万份,4286人(次)通过公众网查询案件流程信息;省法院成立了网络新闻中心,建立网民意见的收集、研判、处置机制,三级法院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和网上院长信箱,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抓手三:抓监督保公正。出台《审判层级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了审判委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界限,层层落实了定案把关责任;制定量刑规范化意见、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办理规程、小额速裁程序规范等,开展疑难新类型案件法律适用研讨,召开刑事、民商事、执行、审判质效等专题业务会议,坚持对下级法院分片分类指导,着力提升审判工作水平;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联络工作,积极推进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健全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参审、考评、退出和保障机制,推广米脂县人民法院“三三制”(法官、人民陪审员、社会力量各占三分之一)审判模式,深化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建议工作,让更多的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不断拓展司法民主。
完善为民网络 创新便民举措
人民群众不仅期望司法公正,也期望司法便捷高效。陕西法院围绕诉讼群众最期盼的“四个能不能”,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连续两年推出20项便民利民措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
亮点一:完善网络创新机制。在全省推广立案信访大厅规范化建设“莲湖经验”,改造提升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把法院最好的场所、最好的服务提供给诉讼群众,构建了司法为民的机关平台,去年以来共有2.89万件简易纠纷在立案信访大厅得到了快捷化解,网上预约立案470件,受到最高法院肯定;以“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为基层平台,推动审判力量下移、工作重心下移,有效解决了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地调解纠纷3.76万件;以审判“五进”为载体,实现机关和基层有机结合,巡回审理案件4.31万件。建立民事小额诉讼速裁机制,快速审结案件878件。富县法院创造的“群众说事、法官说法”便民联动机制,被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称赞为“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和依法治理基层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基层人民法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制度成果,向全国法院发出通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