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4-12-18 09:02:43 阅读量:
2014年,全省法院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遵循“抓班子、带队伍、促审判、保公正”总体思路,突出司法改革、司法公开、基层基础三个重点,努力提升司法办案和队伍建设水平,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今年11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3.67万件,审结21.42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5.3%和2.03%;其中省高院受理3412件,审结2779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把陕西法院确定为他的联系点法院,把富县人民法院作为他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联系点,去年以来,先后三次到陕西省法院调研考察,对全省法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作出重要指示。今年7月,周强院长在榆林、延安等地调研考察并听取省法院工作汇报后,特别对陕西省法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信息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省委书记赵正永,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东今年以来也多次对全省法院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关心支持。
依法履行审判职能 全力保障服务建设“三个陕西”大局
2014年初,省法院制定下发了《为建设“三个陕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42条具体措施,指导督促全省法院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三个陕西”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赵正永书记批示:“省高院此意见很好,体现司法为民和司法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原则,望全省法院系统认真落实好。”
一是严格依法办案。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9451件,生效判决判处罪犯21700人,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等重大部署,积极研判各类法律问题,制定了审理盗刷银行卡“伪卡”民事案件规范意见,加强对民间借贷、非法集资案件的调研指导,保障促进经济发展;高度关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群众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4.22万件。加强行政审判工作,审结各类行政案件2212件,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专项活动,旧存涉民生案件720件全部清结,新收涉民生案件1248件,执结率82.7%;开展消极执行、拖延执行专项治理,清理此类案件136件,执结134件,一批陈年积案得到了彻底解决。
二是大力提升审判质效。省法院建立了发回改判和指令再审案件跟踪反馈机制,组织各个审判业务条线分片到各中院通报剖析案件质量,开展疑难新类型案件法律适用研讨,制定量刑规范化指导意见、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办理规程等办案规范,统一法律适用,提高监督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修订完善全省法院质效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通报办法,坚持季度通报、半年总结、年终排名、末位检查,召开审判管理现场推进会,引导各级法院补齐短板,巩固优势,均衡向好发展。经过努力,今年以来全省法院审判质效综合指数进一步提升,核心指标明显改善,二审改判发回率同比减少7.21个百分点,新收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同比下降18.07%,其中省法院下降44.45%。
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巩固“一村(社区)一法官”基层服务平台,完善“诉非衔接”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发挥“三调联动”作用,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全省法院采用“五进”巡回审判方式审理各类案件35858件,召开宣判大会28场次,宣判案件141件,旁听18920人次,传播法治信仰。富县法院首创的“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被周强院长称赞为是“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同村民自治,把法律与道德、乡规民约有机结合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是依法治理基层的重要抓手”,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发出《通知》,在全国法院推广。
不断深化司法为民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强化宗旨意识,创新为民举措,落实“四心为民”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等问题,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是2014年全省法院工作的一个重点。
一是坚持心中有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贯穿于队伍思想建设始终,做到思想教育和工作实践并重,省法院开展了与基层法官干警“同吃同住同办案”、“假如我是一名当事人”大讨论等活动,引导法官干警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接触、手拉手谈心、心贴心交流,从知识、阅历、感情、能力各个方面筑牢群众观点,提升群众工作能力,从思想上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
二是坚持用心听民声。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民意听取机制、民意吸纳反馈机制、群众参与监督评价司法机制,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司法需求作为工作着力点和努力方向。深化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建议活动,在27379件案件的审理执行过程中征询意见建议2957条,最终采纳1734条。加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意见》、《办法》,深化结对联络,完善立体联络,坚持日常联络,做好重点联络,开通短信平台发送联络信息4610条,开展专题联络活动130次,组建专家服务团为代表委员提供法律咨询40次、举办法制讲座6场。办结并回复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和代表委员关注案件25件。
三是坚持真心解民忧。全省法院依托“一村一法官”这一“基层平台”和立案信访大厅这一“机关平台”,以“审判五进”为连线,构建起了司法为民的“网格化体系”。全省立案信访大厅“门诊式”化解简易纠纷1.8万件,网上预约立案705件,便利了群众诉讼,促进了矛盾纠纷快捷化解。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符合条件的诉讼群众缓减免交诉讼费2428件1459万元。对进京访案件组织巡回专项评查,实行统一交办、领导包案,开通三级法院远程视频接访平台,视频接访74件。近期,组织全省法院集中化解中央巡视组交办的5批765件案件,其中息诉罢访239件。全省法院群众来信来访同比下降39.97%,其中省法院下降25.47%。
四是坚持倾心抓落实。在去年推出10项便民利民举措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新的10项为民举措,逐项列出专题,确定牵头部门,加大督导落实力度,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实,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司法的贴心服务。对适用小额诉讼速裁机制作出规范,明确操作程序;完善判后答疑制度,30%的申诉、申请再审经过答疑程序实现息诉;与省公安厅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查找被执行人线索、查控被执行人车辆工作力度,与25家银行签订了“点对点”网络查控协议,已开通18家,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稳妥推进司法改革 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按照中、省统一部署,今年以来,省法院扎实有序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积极稳妥推进法院各项改革,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是深化司法公开。依托信息化支撑,自加压力,超前规划,制定了陕西法院《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倒排推进时间表,倒逼法官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审判流程公开方面,新受理案件全部同步录入案件信息,制作司法公开告知书37.8万份,37126人(次)通过陕西法院公众服务网查询办案流程信息,减刑、假释案件全部上网公示,网上视频直播庭审1300件、图文直播1500件,实现了“天天有直播”目标;裁判文书公开方面,网上公布裁判文书158496件;在执行信息公开方面,实现了全部执行案件进程网上可查,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网上公开,执行悬赏、拍卖网上公告,执行举报投诉网上受理。三级法院全部开通了官方微博,对富县法院“两说”便民联动机制、榆阳区郭家伙场人民法庭组织了“微博直播”活动,网上点击阅读1.25亿(人)次,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