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条弯弯的小河……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4-07-29 09:15:08 阅读量:

 

我的家乡在秦岭南麓、汉江上游的一个小山坡上。坡下依山傍水形成了一条连陕西省地图上也找不到名字的小河,由于在我家门口正好是两条小河汇聚在一起,当地老百姓把这段河流以及所在地统称为“两河口”。两河口形成的弯弯的河流是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河,是由高山涧无数条小溪聚集而成,小河从上游至下游几十公里,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形成大小不一、深浅不等的河滩,河里大大小小的石头经过多少万年河水的冲刷和撞击,大都没有了棱角,河道里堆满了圆形的、椭圆形的还有奇形怪状的石头。在我儿童时代,这条小河带给我和许多小朋友了许多欢乐。夏天,小河就像一条绿色的彩带摇摇曳曳、弯弯曲曲地摆动,让人心广神怡,非常逗人喜爱。小河形成的水潭,那是儿童的乐园,只要是天晴,每天放学后约一帮小朋友在水潭里洗澡、戏水,直到天黑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它而去。那些干完农活的大人们也经常加入到游泳的行列里,经常形成大人和小孩儿各为一派互打水仗,欢乐声、嬉笑声至今留恋。垂钓是男孩子喜欢的活动。两河口的水清澈见底,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就像美丽的小姑娘在欢快的舞蹈,有的也像天空翱翔的飞机在水中投下的倒影。两河口河道里鱼的品种主要有:鲫鱼、桃花子、沙棒子,有时还会看到娃娃鱼。那时河中的鱼特别多,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些小朋友牵上牛拿上自制的钓竿到了河边,把牛放在河岸边吃青草,而自己就到河里的水潭中垂钓,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沙棒子可能是最笨的鱼,一些小朋友不用吊钩只用在钓鱼线上拴上一截蚯蚓,就把沙棒子钓起来了,有时运气好一次能钓出两三条。在这些品种的鱼中,鲫鱼最聪明不好钓,桃花子好看但刺多,沙棒子最笨好钓刺少肉嫩。每当钓上鱼回家都会享受一顿美味,有时候钓的鱼少,就把鱼刺好放上盐和花椒用菜叶子包起来在火中烧熟吃,清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参加了垂钓活动总结出:放牛钓鱼两不误,既锻炼了身体,又改善了生活。每到冬季,河水减少了,在水的表面结成一层冰,这里又成了儿童滑冰的场所,在冰上面你追我赶好不热闹,经常有小伙伴一不小心滑入冰薄的地方掉进水里,当然不会有生命危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当然,两河口的水也有发怒的时候。每年夏天雨季到来的时候,经常一场大雨,河水猛涨,河水就像一条巨龙翻江倒海,那气势不亚于黄河壶口的瀑布,有时还将河岸边的良田淹没。那时候老百姓穷政府也穷,拿不出钱来修桥,人们过河全靠跳河中的猎石,常有正在过河的行人被河水卷走的历史记载。每当这个时候,像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上不成学了,只好在家等候雨过天晴河水小了才能到校上课。这个时候两河口的河水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不仅阻挡了人们的出行,也阻滞了许多人的梦想。
那时候两河口的上百户老百姓依山傍水居住在弯弯曲曲的河道两边的山坡上,东一户西一户,高一户低一户,单家独户的偏多,甚至形不成村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填饱肚子。那时候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技术不高,人们的耕作还依靠原始的犁田打坝甚至手工耕作的方式,不用转基因种子,不施化肥、农药。在河道两边的山坡上,满是高高低低的树木和海绵一样的青草,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境地。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环境里,人们虽然过着贫穷低水平自给自足的生活,但人与人、户与户之间和睦相处,相安无事,随遇而安,大都沿袭了原始社会的成分,很有点原始共产主义的味道。绝大多数老百姓出生在此,生活在此,甚至有人一辈子也从没走出过两河口,就连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10年“文革”,那里也很少受到影响,还真感谢“两河口”那道天然的屏障。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走出了那一片贫瘠而安静的土地,也离开了那一条弯弯的小河。阔别30多年的我因为工作忙、路途远很少回老家,但每次去那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先是祖祖辈辈走过的那条唯一通向山外的道路——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再是山坡上住着的老百姓陆陆续续都搬到了河道的两边和公路的两旁,由土胚房变成了清一色的砖瓦房,有的还建起了高高的楼房。现在出行家家都有摩托车,许多人家还有了小轿车,结束了靠走的历史;成年人都有了手机,改变了通讯靠吼的现象;治安室、法官工作室搬到了村委会,结束了家家户户养狗的历史。
当我再一次见到那条弯弯的小河时,河水已经快要断流,河滩里的水也不再那么清澈。我问住在河边的乡亲们为什么没有一人钓鱼呢?回答说:现在都在使用农药、化肥,多余的水流进河里,不要说鱼就连小虫也被残留的农药毒死完了。我问现在河水怎么那么小?老乡说:前几年娃娃鱼值钱,好多农户都建池子进行家养,为了用到没有污染的水,每个养殖户都在河水的源头,用塑料水管将源头水引到自家的养殖场,你分一股,他分一股,把河水都快引甘了,连吃的水都快要成问题了。
看到那一条陪我度过美好童年时光而今即将干涸的小河,我无语。哎!那条弯弯的小河……
 
 
             (作者单位:陕西勉县法院)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