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法院报 时间:2014-07-21 14:12:05 阅读量:
围观官员辞职,折射出“官本位”价值观的根深蒂固。两千多年来,“以官为贵、以官为荣”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大众。职业的选择本应建立在志向、特长和兴趣之上,而在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价值观下,“公考”炙手可热,仕途更被竞相追逐,很多人既忽视了自身多元价值实现的可能性,也失去了职业选择的理性。
围观官员辞职,反映出人才流动机制的不健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对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有着明确规定,但受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除触犯党纪国法外,现实中官员几乎是有进没出、有升没降。也正因如此,官员辞职现象往往被过度解读,甚至引发多种揣度:被排挤?说错话?升职无望?等等。可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渠道亟待形成,党政系统的一池春水有待激活。
围观“副县长辞官”,凸显出信息公开的必要。很多人对官员主动辞职表示担忧,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辞职事由是否正当?是否存在“安全着陆”之嫌?二是辞职后去向如何?是否存在“权力期权”?因此,健全官员财产公开、离职监督机制,全面推行信息公开,加强官员任前、任中、任后的动态监管,从源头堵住“钱权交易”,方能消解公众的疑虑,也才能更好地保障官员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