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赵湾镇:告别“升学宴”,让成长的祝福回归本真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07 08:51:51 阅读量:

又是一年升学季,当金榜题名的喜悦传遍乡野,旬阳市赵湾镇的田间地头却少了几分觥筹交错的喧嚣。镇人大组织的一场场“院坝会”“板凳会”上,代表与群众围坐一团,正用最朴素的话语,重新定义着“祝福”的模样。

“孩子考上大学是喜事,但摆宴席就变了味。”人大代表熊善喜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他手里,一份《拒绝“升学宴”倡议书》被反复传阅,上面罗列的“账单”触目惊心:一户普通家庭办宴少则几千、多则数万,赴宴者的礼金更是逐年水涨船高;更有甚者,因醉酒生事、攀比阔气伤了邻里和气。这些藏在“喜庆”外衣下的负担,早已让“升学宴”变成了群众眼中的“无事宴”。

在赵湾镇的群众会上,这样的讨论总能引发共鸣。有村民算起自家账:去年光是随礼就花了近两个月收入;有家长坦言,办宴是“打肿脸充胖子”,不办又怕被说“小气”。而人大代表们带来的不仅是政策解读,更是一份“解套”的勇气——当全镇人都认同“不办宴、不赴宴”,人情往来的枷锁便不攻自破。

如今在赵湾镇,取而代之的是更温暖的祝福方式:邻居们用微信送给准大学生祝福,村支书带着乡亲们写几句鼓励的话贴在村口公示栏,孩子们用温馨的话语“感恩”“感谢”老师。这些没有酒杯的祝福,却比任何宴席都更贴近成长的本质——教育的意义,本就不在于一场宴会的排场,而在于把知识转化为改变生活的力量。

这场由人大代表牵头、带头的“新民风革命”,实则是一场关于价值观的回归。当“拒绝升学宴”从倡议变成共识,群众收获的不仅是钱包的轻松,更是心灵的释然:不必再为面子硬撑场面,不必因人情左右为难。正如村民们所说:“现在想办宴的人都不好意思办了,这份自在比啥都强。”

成长的路上,最珍贵的礼物从不是满桌佳肴,而是邻里间真诚的期许,是社会对知识的尊重,是代代相传的淳朴家风。赵湾镇的实践告诉我们:当祝福褪去功利的外衣,留下的才是最动人的本真。这或许正是升学季最生动的“教育课”——让孩子懂得,真正的荣耀不在于宴席的规模,而在于带着这份纯粹的善意,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作者:刘家群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