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15 10:23:33 阅读量:
近年来,旬阳市神河镇人大主席团紧扣发展脉搏,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服务大局的“关键棋”,充分发挥监督之效、代表之智、桥梁之能,为神河镇打造“近悦远来、活力迸发”的投资兴业热土注入坚实的法治保障和深厚的民意基础。
强监督,全链条护航,打造安心发展“法治港湾”。
企业的口碑是营商环境最响亮的“金杯”。神河镇人大立足监督主责,着力构建“引得优、落得稳、长得好”的企业成长生态链。一是聚焦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车间、国桦园区食用菌种植基地、农产品保鲜仓储物流等特色产业一线,开展“沉浸式”营商环境专题调研。代表们与企业负责人、农户促膝长谈,精准捕捉政策落地中的“堵点”“难点”,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力促政府靶向施策,确保惠企“真金白银”精准滴灌、直达快享。二是护航项目招引“精准高效”。在重大招商项目对接和前期考察中,人大代表化身“神河推介官”,凭借对镇情、资源禀赋的深度了解,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向意向投资者清晰展示神河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特别是食用菌、拐枣等特色农业及红军宿营地的文旅潜力)和营商环境诚意,有效提升项目匹配度和落地信心。三是筑牢公平正义“法治基石”。高度关注涉企执法司法活动,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的方式,监督推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在神河经营有“安全感”,发展有“预期感”。
优服务,零距离解难,架设惠企暖企“连心桥”。
人大代表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暖心纽带”。神河镇人大将服务企业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考场。一是深化“代表助企纾困”。常态化开展“代表进企·问需纾困”行动。代表们定期走访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社区工厂、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收集企业在用地、用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急难愁盼”。建立问题台账,及时转交并跟踪督办相关部门,形成“收集-反馈-解决-回访”闭环管理。近年来,通过代表推动,累计为镇域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二十余件。二是当好政策“首席解读员”。人大代表不仅是问题“收集器”,更是政策“翻译官”和“播种机”。他们联合镇经济办、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部门骨干,通过“政策宣讲进园区”、“惠企政策大礼包”上门等丰富形式,将晦涩的政策条文转化为企业听得懂、用得上的“明白纸”,显著提升政策覆盖面和知晓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夯基础,前瞻性布局,构筑引资聚才“强磁场”。
一流的硬件环境和清晰的产业蓝图是吸引投资的“硬核实力”。神河镇人大持续聚焦发展根基,为长远竞争力赋能。一是聚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综合运用听取专项报告、组织集中视察、重点建议督办等手段,持续监督推动以“千万工程”为引领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道路交通网络优化、集镇功能完善、数字乡村建设等关键工程。紧盯项目进度与质量,确保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分项”,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共绘产业发展“锦绣蓝图”。积极引导和发动人大代表,特别是深耕经济、农业领域的代表,围绕神河镇“特色农业+绿色加工+生态旅游”的融合产业体系,深入调研,踊跃建言。为政府科学编制产业规划、精准策划招商项目、强化对外宣传推介提供“金点子”,助力将神河的生态颜值、资源价值加速转化为经济产值,形成吸引优质资本和人才的“强磁场”。
接下来,神河镇人大主席团将以更实的监督、更优的服务、更强的担当,持续激活“人大力量”,为神河镇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营商环境新高地而不懈努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刘伟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