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01 17:38:48 阅读量:
旬阳市赵湾镇人大在创新的“三个一工作法”中,把代表与群众围坐一条小板凳上“议事”作为第一抓手,让代表“身入”群众、“心入”群众成为常态,把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好、落实好。
在华山村熊家院子,镇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熊善喜和群众围坐一圈家长里短拉家常,议着群众的热点、难点、堵点和急点。与村民“零距离”打开了话匣子,摸清了各家的基本情况,对各农户的诉求了然于胸,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抓好“小微急”,真正让群众满意。
这一场景,是赵湾镇人大代表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种方法。主动融入乡村、融入群众,把听民声、搞调研搬进农家小院,和村民如老友、似家人般同坐一条板凳,同商共议群众之事。这种交流,少了会议室的正襟危坐,多了聊家常般的直抒胸臆,让人大代表和群众心贴得更近。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把为民情怀落实落细。
赵湾镇人大坚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履职中坚定地站在人民这一边。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才会自然而然从“人民愿不愿意”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以“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标准衡量工作成效;只有对群众有感情,才会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基层是社情民意的源头活水,人大代表只有心中有百姓、脚上沾泥土,常到群众意见较多、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与群众真情沟通、用心交流,才能听到肺腑之言,了解群众的痛处所在。只有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持续拓展工作领域、不断创新实践方法,采取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把准吃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一条 “板凳议事”,人大代表将履职阵地前移至农家小院、院坝天井、田间地头,“板凳议事”成为了收集民情、破解难题的“金字招牌”。代表与村民围坐一圈,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道路安全、庭院经济到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教育卫生、创业就业、文游发展及集镇建设、路灯维护、关老爱幼、群众的吃穿住行等等,摸清真问题、对症下良药、力办实事情。
涉及全镇共性问题,赵湾镇人大重点督办,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快马加鞭,认真办,加点办,为夯实关键之关键,采取代表“坐诊+出诊”相结合的办法督办、促办,今年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1件,形成“收集-交办-督办-反馈-评价”的民意闭环督办体系,真正让“小板凳”撬动了“大民生”,“议事会”变成了“办事会”。
作者:刘家群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