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浅谈基层聘用制书记员“一人多辅”工作模式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7 10:14:18 阅读量:

在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按照要求,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三者配备比例不低于1:1:1,这一要求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检察官助理缺额较多,书记员基本为聘用制等问题,导致配置要求难以完全落实,基层检察院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困境,“1名书记员辅助多名检察官”的“一人多辅”工作模式成为常态。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员紧张的问题,但也给聘用制书记员带来了巨大的职业压力。

一、“一人多辅”工作模式下聘用制书记员的职业压力

(一)工作负荷压力

在“一人多辅”模式下,聘用制书记员需要同时处理多个检察官交办的任务,工作任务量大幅增加。不仅要负责案件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如案卷初录、归档等,还要承担法律文书的复印、收发、送达等事务性工作。基层检察官办案量大,书记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工作任务,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二)职业发展压力

聘用制书记员本身没有编制,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在“一人多辅”模式下,他们需要在多个检察官的不同工作风格和要求之间进行适应和协调,难以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同时,晋升渠道狭窄,多局限于同一层级的岗位微调,缺乏向检察官助理等核心岗位晋升的明确机制,导致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工作积极性受挫。

(三)心理压力

由于要同时应对多个检察官的工作要求,书记员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紧张的精神状态,担心出现工作失误。一旦出现错误,可能会面临来自检察官的批评和工作上的责任追究,这使得他们心理压力巨大。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二、应对策略

(一)个人层面

1. 合理规划工作:聘用制书记员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将各项任务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排序,优先处理重要紧急的任务。同时,要善于利用工作时间,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 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应对职业压力的关键。书记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或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要注重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学会释放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如运动、阅读、旅游等,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快,改善情绪状态;阅读可以让人沉浸在知识的世界中,忘却烦恼;旅游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调整心态。通过这些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二)检察院层面

  1. 优化工作安排:应明确聘用制书记员的职责定位、工作范围。根据案件数量和书记员的工作能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可以建立科学的任务分配机制,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和紧急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书记员辅助办理案件。奖惩分明,科学考核,引导大家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在本职岗位上争先进。
  2. 完善职业发展体系:一是着力扭转聘用制书记员的“临时工”和“外人”心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全体检察人员充分认识聘用制书记员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检察办案组织的重要力量,制定完善的制度,确保聘用制书记员在工作、培训、晋升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无后顾之忧。二是将工资待遇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保证书记员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在差旅补助、机关就餐、健康体检等方面“一碗水端平”。三是建立明确的晋升机制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3.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聘用制书记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注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组织工会活动、团队建设活动、青年沙龙等方式,促进团结合作和交流,提升团队凝聚力。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了解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对家中有困难的人员,在政策范围内给予帮助,消除后顾之忧。

基层检察院聘用制书记员在“一人多辅”工作模式下面临着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要缓解这些压力,需要个人和检察院共同努力。个人要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和学会释放压力等方式应对压力;检察院要优化工作安排、完善职业发展体系和加强人文关怀。双方共同努力,有利于提高聘用制书记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为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供稿:丹凤检察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