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05 09:12:45 阅读量:
近日,西安未央法院民事审判四庭精心组织了一场家事诊疗会。邀请多对夫妻暂别日常琐碎与矛盾争执,走进充满司法温情的家事诊疗室,由法官们通过“法理+情理+心理”的多元守护,为婚姻关系“把脉问诊”,为家庭和谐“赋能升温”。
诊疗会伊始,通过播放《国是千万家》主题视频,以“家是什么”引导夫妻双方从家庭幸福联想到国家和谐,唤醒对婚姻初心的思考,奠定温情基调。
随后,干警向每对夫妻发放《婚姻家庭关系健康诊疗问卷》,该问卷围绕“日常沟通与情感联结”“矛盾处理与分歧应对”“家庭责任与协作”“亲密关系与情感维护”等核心维度设计,既不回避尖锐问题,也引导夫妻主动审视相处细节。
一位丈夫填写后主动握住妻子的手说:“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感情,是没耐心了。”这正是问卷“初步诊疗”的初衷:让夫妻在理性梳理中找到矛盾突破口,为后续沟通埋下伏笔。
“夫妻间的有效沟通,不是说服对方,而是看见对方。” 西安市未央区心理学会秘书长方玲以“亲密关系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为主题展开分享,结合心理学理论与真实案例,将抽象的“共情能力”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技巧:遇到冷战时,破局关键在于主动,一方可选择合适时机,以平和态度表达感受,理解对方的“沉默背后”,寻找冷战根源,针对性解决矛盾…… 生动的讲解、实用的方法,让在场夫妻不时低头记录,偶尔相视点头,曾经横亘在彼此间的隔阂,在专业引导下逐渐消融。
“在家事调解中,80% 的矛盾源于小事没说开,积成大疙瘩。”紧接着,从事家事调解工作十余年的调解员许彩虹接过话题,她结合调解的典型案例,细数夫妻生活中常见的 “摩擦点”:如家务分工不均引发的抱怨、育儿理念差异导致的争执、婆媳关系间接引发的夫妻矛盾……将多年调解经验凝练成 “接地气” 的化解技巧,不少夫妻边听边记还主动提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即使夫妻有分歧,也别让孩子成为‘夹心人’”。在互动分享后,干警们向每对夫妻发放了《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清晰罗列了与未成年人子女相关的法律规定。“之前光顾着和他赌气,没注意到孩子最近不爱说话,这张提示卡真是及时雨。 ”一位母亲接过卡片,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随身包,轻声说道:“以后要多为孩子想想”。
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是由法官、调解员与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三位一体诊疗小组”为每个家庭提供“一对一诊疗”。在温馨的调解室里,夫妻们逐渐卸下防备,倾诉婚姻困惑。法官从法律层面明晰权利义务,强调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是法定义务,家庭成员应互相尊重、关爱和帮助;调解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探讨如何通过言语和信任避免矛盾;心理咨询师则帮夫妻梳理情绪,找到 “情绪爆发的导火索”,教他们用 “非暴力沟通” 表达需求。
家庭幸福不止于鲜花与情话,更是一家人和美坚守、面对矛盾不逃避的担当。此次诊疗会,是民事审判四庭将家事审判从“法庭内裁判”向“法庭外化解”延伸的生动实践——主动搭建“温情平台”,用“司法柔情”弥合家庭裂痕,以“多元服务”修复亲情联结。民事审判四庭将继续以“234”家事解纷工作法为指引,把“和” 的理念融入每一项工作,不断探索 “法理 + 情理 + 心理”的多元解纷模式,让司法既有“定分止争” 的力度,更有 “守护幸福”的温度。
作者:任瑞鑫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