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执行改革,跑出公平正义“加速度”—— 西安灞桥法院执行改革工作侧记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15 10:15:21 阅读量:

面对执行收案量逐年攀升的严峻形势,人民群众对执行效率与公正期盼日益迫切的现实挑战,今年5月以来,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以“1863”工作法为引领,结合实际大胆革新,加强管理,全面推行执行案件分段集约化改革。通过打破“一人包案到底、一审一书”的传统模式,紧盯执行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构建起权责明晰、流程规范、监管有力、运转高效的“流水线式”执行新体系,有效破解“执行难”,让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为基层法院执行工作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灞桥样本”。

一 精细分权:构建“双驱动”执行新格局

灞桥法院将庞杂的执行全流程科学拆解,剥离法官事务性负担,成立多个专业中心,实现“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执行服务中心

执行立案窗口:集中办理首次执行、恢复执行、保全、异议等所有执行案件立案,人员由执行局直管,业务更精专。

初次接待窗口:使用固定谈话模板和电子签名设备,确保每个案件生成规范有效的首次谈话笔录,并即时入电子卷宗,实现“谈话即生成”。

执行公开窗口: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案件流程信息查询服务,保障知情权和监督权。

材料收转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一站式接收当事人材料并及时转交法官;畅通渠道,专门受理群众关于执行工作的各类反映和诉求。

执前督促和解团队

探索“源头减量新路径”。 创新启用“预执行”程序,在立案前即向债务人发送《执前督促履行告知书》。由经验丰富法官提前介入,筛选不存在财产转移风险、有履行或和解可能的案件(特别是批量案件),通过督促履行、提前财产控制、警示信用惩戒等手段,力促自动履行或和解。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做好解释引导,对非辖区案件指导当事人正确立案,有效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增量,降低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

执行事务中心

化身“执行流程引擎”。集中负责立案后三日内执行通知书、限制消费令、财产申报表等各类文书制作、电子送达;运用“总对总”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状况进行两次查询、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账户及车辆、房产等财产进行查封、冻结;精准实施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分案;统一接收处理立案后至分案前的当事人来电咨询、自动履行、执行和解等事项的办理。如同“中央厨房”,为后续环节高效运转奠定基础。

执行外勤中心

打造“执行攻坚铁骑”。 精选5名业务精干的书记员、配备6辆专用车辆、6名法警和6名司机,组建机动化外勤力量。专职负责各种执行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线下财产调查、证据调取,以及查封、冻结、扣押、扣划等执行措施现场实施。更关键的是,在法警配合下,高效实施拘传、拘留、扣押车辆、强制腾房等“执行110”功能,使执行法官得以从奔波中解放,集中精力研判核心案情、制定执行策略、制作执行法律文书,实现“法官坐镇指挥,外勤精准出击”。

执行监管中心

“案款管家”:建立案款动态台账,重点紧盯“认领不明款”和“超期未发放款”,实时预警,督促承办人及时发放,对暂不能发放的严格登记原因并持续跟踪,确保案款进出清晰、发放规范及时。

“财产哨兵”:对查封、冻结的房产、车辆、股权、银行卡账户等财产建立电子+纸质双台账,动态监测控制措施到期日。提前一个月预警提醒承办人及时办理解封解冻或续封续冻,并全程跟踪办理过程,严防财产“脱管”。

“结案质检员”:统一结案标准,对所有报结案件电子卷宗、财产查控处置、失信限高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严格评查审批。统一审批所有执行措施(冻结、扣划、失信、限高等)的发布、解除、屏蔽等关键操作,重点监督财产查询处置、强制措施采取、线索核实反馈等是否到位,守好案件出口关。

执行财产处置中心

引入“专业拍辅加速器”。 引入专业拍卖辅助机构5人常驻法院,在承办法官指导下,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财产调查、财产评估、网拍辅助等耗时耗力的财产处置事务,显著提升财产变现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执行无纸化流转中心

实现“无纸化办案闭环”。 所有在办案件纸质材料、两终案件后续形成材料,要求“当日移交、当日扫描、当日上传”并集中保管,执行法官和书记员不再自行保管案件所有纸质材料,实现“一案一电子档一纸质档”。该中心集中负责卷宗材料登记接收、扫描、上传、整理、装订、归档,确保“当月结案、当月归档”,将执行法官和书记员从繁重的案卷材料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实行无纸化办案,彻底解决法官“卷宗保管难、归档拖延”的痛点。

执行综合中心

当好“执行运转枢纽站”。 负责执行指挥平台高效运转、跨域执行协作(委托与受托)、全局车辆查控、不动产统一查询、执行信访处理、检察建议督办、各类工作报告报送等综合性事务,并承担执行局内勤及与院内院外各部门的协调联络,保障执行体系顺畅运行。

执行信访中心

畅通“诉求响应快车道”。 配合“局长接待日”、“院长接待日”,专职负责日常群众来信来访材料的接收、转办,并督促承办人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形成信访处理闭环。

 

二 智慧赋能:驱动“效率与规范”双提升

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规范权力运行:

办案全程无纸化:

执行档案中心的高效运转是核心,确保从立案到归档全程电子化留痕、可追溯,法官彻底告别“案卷搬运工”角色。

监管预警智能化

执行指挥平台实现文件指令秒级传达、事项全程跟踪;财产监管电子台账实现到期自动预警;执行接待引入全市首个叫号系统,秩序井然、公平高效。

接待流程标准化

固定谈话模板+电子签名设备,确保初次接待内容规范、过程留痕、卷宗同步,杜绝随意性。

权力运行透明化

坚持“执行法官固定接待日”制度: 每周每位法官固定一天在配备全方位监控录音录像的专门接待室集中接待,日程提前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示法官姓名、电话,方便群众“按图索骥”。

 

三 成效显著:“最后一公里”跑出加速度

灞桥法院系统性、集成化的执行分段集约化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实现了多赢局面:

法官“轻装上阵”专注核心

为法官和书记员减负减压,使法官和书记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和外勤压力中解脱,得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研判复杂案情、制定精准执行方案、作出关键裁决、制作法律文书、主导财产处置等核心法律事务,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发挥。截至目前,无纸化流转中心已收取纸质卷宗13226件,法官全面进入无纸化办案,外勤组外出执行282次,实现执行工作减负增效。

执行质效指标“逆势上扬”

改革后,执行完毕率从29.23%提升至36.72%,执行到位率从54.14%提升至61.60%,首执案件终本率从49.74%降低至37.36%,三项关键指标优于合理区间,执行工作整体效能跃升。

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双提升”

服务更便捷,“一站式”执行服务中心、法官固定接待日、局长接待日、院长接待日,清晰的流程指引,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更明白;过程更透明,执行信息公开查询、规范的接待流程、全程的监督记录,增强了执行工作的公信力;保障更有力,专业的财产查控处置、严格的案款监管、有效的源头治理和信访响应,切实保障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兑现;感受更温暖,有序的叫号接待、规范的首次谈话、高效的办案流程,提升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灞桥法院的执行案件分段集约化改革,不仅有效缓解了本院执行压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更为破解普遍性的“执行难”问题进行了有效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智慧——“灞桥模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如何通过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将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高效便民的“阳光快车道”。

下一步,灞桥法院将不断提升执行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质效,扎实有序将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引向深入,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编辑| 李娟

责编| 郑黎波

审核| 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