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法院三伏天里的“特殊”送达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31 11:27:02 阅读量:

7月28日,骄阳似火,热浪炙烤着大地,县域气温达40℃。周至法院终南法庭的干警们不畏酷暑,圆满完成了一场特殊的“送达”——他们亲手将被告筹集的案款交到了八旬老人手中。这不仅是一笔债务的了结,更是法院主动延伸服务、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写照,为减少诉讼增量、化解执行难题按下了“快进键”。

 

该案源于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原告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为了要回借款,向周至法院提起诉讼。承办法官宣武刚坚持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原则,第一时间组织原、被告开展庭前调解。在调解无果后,法官依法及时判决,明确被告还款义务,并在判决生效前耐心释法明理。后来,被告主动表示愿意履行还款义务,为后续案款交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午三点,烈日当空,终南法庭的干警们衣服已被汗水浸透,他们先按照地址去了被告家中取回一万元现金案款,随后冒着高温穿行于乡间道路,干警们汗水直流却丝毫未懈怠,最终将案款送交到老人手中。原告颤巍巍地接过这一万元现金,止不住的激动:“这么热的天,真没想到法院同志会把钱送到家里!太感谢你们了!”

 

“法院工作不仅要公正裁判,更要延伸服务职能,在督促当庭履行、促进自动履行上下功夫。干警多跑路,群众就能少跑腿。”宣伍刚法官表示,通过推动自动履行、强化判后服务,既能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也能从源头上缓解执行压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此次高温下的“送款”行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案款交接,更是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司法服务主动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群众收获的不只是案结事了,更是可感可触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高温下的奔赴,映照的是人民法院守护公平、传递温度的不变初心。


作者:崔亚飞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