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5-20 15:38:50 阅读量:
“滴酒不沾平安行,一沾酒驾祸事生!”当酒精模糊了视线,车轮便成了脱缰的野马。近日,铜川耀州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审结了一起危险驾驶案件,被告人酒后驾车肇事逃逸,最终受到法律严惩。让我们透过这起案例,共同敲响交通安全的警钟。
案情回顾:酒驾肇事后的“糊涂选择”
2023年8月,被告人王某在饮酒后驾驶车辆沿耀州区耀瑶路行驶至槐林村路段时,将同向行走的行人张某撞倒致其轻伤。事故发生后,王某在现场停车近一分钟未下车查看,反而驾车逃离。当晚,公安机关将其在家中抓获。经检测,王某血液酒精含量高达256.66mg/100ml,属醉酒驾驶。经交通部门认定,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案发后,王某与张某达成赔偿协议,王某赔偿张某医疗等各项费用共计1.2万余元,并取得张某谅解。另查明,公安机关已对王某作出罚款2000元、吊销驾驶证的行政处罚。
法院审理:谦抑理念下的精准量刑
法院在审理中,充分贯彻刑法谦抑性原则——以最小的刑罚成本实现有效治理。
- 当严则严:王某醉酒驾驶导致事故且负全责,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已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构成危险驾驶罪。逃逸情节反映其主观过错较大,必须通过刑罚予以震慑,体现刑法对危害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 当宽则宽:在确认行为危害性的基础上,法院审慎考量从宽情节:王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愿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并获谅解、系初犯、偶犯且预缴罚金,均表明其主观恶性较小,有悔罪表现。依据刑法谦抑性中“可罚性、必要性”原则,法院充分考虑从宽情节,在法定幅度内从轻判处王某拘役三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1万元,既实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又充分发挥了刑事审判的教育作用。
以案说法:酒驾成本知多少?
“酒后一开车,亲人两行泪”。本案警示我们,酒驾不是胆量的“试金石”,而是法律的“高压线”。本案中,王某的行为不仅危及他人生命健康,更触犯了刑法底线。
法官提醒广大市民:
- 法律后果: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若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如交通肇事罪),将择一重罪处罚。
- 附加代价:除刑事处罚外,还将面临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申领的行政处罚,若驾驶营运车辆,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 民事赔偿:酒驾导致交通事故的,需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若构成伤残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等费用。
- 信用影响:刑事犯罪记录将影响个人征信、职业发展(如报考公务员、参军等)及子女政审等。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