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法院】缺席女儿童年的母亲:那人的背影好像我的孩子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3-09-12 11:36:27 阅读量: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今年汤峪春季庙会法治宣传说起。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汤峪庙会开始了,汤峪法庭的干警们早早就支起了宣传桌,给来来往往的群众散发着宣传资料。这时,远处一位老人远远的望着法庭门口的咨询桌,再三犹豫终于鼓起勇气向法官说起了自己的心事。

老人说女儿三年多不理自己了,微信也被拉黑了,现在年纪大了很想念女儿,但是女儿不愿意接自己的电话。无奈之下以赡养纠纷将女儿起诉到了女儿居住地法院,但是女儿还是不愿意和自己沟通。汤峪法庭工作人员耐心接待了老人,给老人解惑答疑,劝老人多和女儿沟通,用温情感化女儿重拾母女之情。

8月份,张小芸法官收到一起由外地法院移送的赡养案件,发现该案原告就是当时在汤峪法庭咨询的老人,立即安排书记员和老人的女儿沟通,发现双方积怨颇深,张法官认为该案并非简单的赡养纠纷,遂组织两人进行面对面的调解。

调解现场,女儿对母亲颇有怨言,认为自己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大,母亲并未尽到抚养义务,所以母亲现在年老,她也不愿意赡养。

母亲对女儿的绝情极度悲愤,声称自己因要养育孩子在外打工所以没能陪伴孩子的童年,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女儿声泪并下,母亲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泪水,说好多次坐地铁或者走在马路上看到和女儿背影相似的人,都会恍惚的认作自己的孩子。女儿听到此已是泣不成声,母亲为女儿轻轻地擦去脸上的泪水。

看到这一幕,张法官看到了调解的突破口,一方面从法律、伦理、亲情等层面与母女二人分别进行沟通,并结合典型案例释法说理;另一方面,通过亲情感化、情理劝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充分体谅彼此的难处;最后有意给母女留出单独时间沟通、倾诉。

 

经过调解,最终成功的唤醒了双方的亲情,母女二人冰释前嫌,放下了以前心结,母亲也撤回了对女儿的起诉。二人离开时感激的说:“我们这么多年的矛盾终于通过法院化解了,感谢蓝田法院的法官,三年了,我终于见到了女儿!”

案件虽小,却关乎家庭亲情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冷冰冰的一纸判决并不能真正化解双方的心结,只有通过充满温情的循循善诱,才能消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阂。今后,蓝田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传递司法温情,通过多方联动、多元解纷等方式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传承孝老爱亲的文明家风。


审核:姚启明

编辑:尚恩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