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法院法官受邀参加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治理研讨会暨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学研究会2023年会

来源: 时间:2023-06-05 09:39:50 阅读量:

近日,由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省科技安全风险防控软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发展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法律校友交流分会、《法律科学》编辑部、摩达法律策略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治理”研讨会暨陕西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学研究会2023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翱翔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碑林区人民法院、雁塔区人民法院、灞桥区人民法院、西安市仲裁委等实务部门领导、法官,以及来自期刊界的主编编辑们等齐聚一堂,共同深入研讨中国式现代化下数字社会治理相关法律规制的理论前沿、实践热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碑林法院受邀后指派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李冉、刘曼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是拥抱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快速发展,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凭借其对数据的高效挖掘与高速运算能力,对各行各业带来了新挑战。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细胞,社会的演变速度大大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已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亦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如何在中国现代化的框架下进行数字治理”等问题引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次研讨会直面时代需要,就数字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可信人工智能发展的法治基点、数字时代可接近的正义与刑事司法的转型、算法、ChatGPT及其信息传播伦理风险、新技术新业态数据保护、文化产业数字化中数据交易产权交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场上前沿的学术观点和实践探讨、深度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启发交织碰撞,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对于司法审判领域,加强人工智能与司法融合亦已成为现实所需、大势所趋。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亦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努力实现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智能化。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给司法审判带来新问题新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碑林法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法院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不断加强人工智能与审判执行工作的融合,引入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小法”辅助立案、咨询等诉讼服务,大力推进网上立案、网上调解开庭、网上送达等全流程网上办案,探索建立案件评估查询终端、云柜等信息化设备,及智能化办案辅助平台,实现诉讼服务自动化办理、类案智能检索、类案智推等,同时大力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与深度运用等。

 

接下来,碑林法院将继续坚持服务大局、为民司法,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继续深挖智慧服务潜能,推动人工智能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紧抓科技革命机遇,在人工智能、数字科技赋能助力下,着力提升信息化智慧审判水平,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减轻人民群众诉累,让人民群众共享司法“数字红利”,切实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司法保障,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碑林实践、谱写碑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供稿 | 李冉

编辑:马宁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