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10-14 15:09:06 阅读量:
(日报评论员)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曰“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就将文明礼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灵魂。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在祖国大地唱响,渭南人民为响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也铸造起了自己的“渭南梦”,而实现美丽的“渭南梦”必将从文明礼仪开始。
渭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先民曾谱写出人类史前文明的华章。仓颉造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杜康造酒标志着农耕文化的成熟,史圣司马迁在史记中明晰地记载着三皇五帝开拓文明的恢弘霸气。斗转星移,试看今朝,如今的渭南人民也深刻明白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勤劳智慧的他们正在抓住发展的机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用自己的双手装扮着生活的家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脚下的每一方土地。
近年来渭南的创文工作已形成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位起步、分类指导,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县联创、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经过不懈的努力,到目前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测评的9大项指标基本达标,124项测评内容,362项测评标准基本完成。
市委书记强调:“让广大市民在参与中感悟文明、理解文明、实践文明,在参与中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质。”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的老百姓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来。
在行政实行机关政务公开后,普通百姓可以以各种方式参与民主监督;在邀请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后,普通百姓可以用心里话说出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关怀。
如今走在渭南的大街小巷,道路通畅,文明礼让行为随处可见。回到居民社区,物业管理和谐有序,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走进机关单位,到处可见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时常能看到志愿者热情服务的身影。在校园里,学生们知礼行礼、彬彬有礼,争做文明学生成为校园里最大的荣誉。公交车上少了争吵,多了礼让,老人、残疾人、孕妇不用为无座而担心。而家庭也洋溢着文明的氛围,温馨笑声多了,一批批“好公婆”、“好媳妇”纷纷涌现……文明出行,互相礼让,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帮困的文明行为充溢在渭南的角角落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许我们要做的只是将一团废纸扔进垃圾箱、只是在公共场所停止吸烟、只是不随地吐痰……但这些看似微小得不足一提的行为却正是提升我们自身文明素质的关键所在。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目标早日实现,让美丽的“渭南梦”早日汇入伟大“中国梦”的前进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