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鸡日报 时间:2013-05-21 16:34:00 阅读量:
如何打造农民收入升级版,凤翔县长青镇把劳务经济作为早圆小康梦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小工变大工、普工变技工、技工变老板的提升务工质量、增加现金收入的新路子,今年截至五月中旬务工收入近 7000万元。
长青镇有 2.7万多人,由于交通便利,外出务工者较多,加之不少人具有建筑方面的特长,因此绝大部分人都在外从事以基建为主的行业。镇上为了提高村民找工作的针对性,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培育劳务产业,除由各级劳动部门有组织地输出、广泛建立劳务基地外,还注重对村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每年都要举办十多次建筑、电工、电气焊、家政等实用技术培训班,使村民依凭一技之能闯天下。积极帮助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解决各种现实困难。优质的服务使劳务大军不断扩大,目前已达 9000多人。特别是这些务工者中不少人因为既有建筑技术,又懂管理,还能吃苦,一找到工作短期内便成为项目经理、标段负责人,这些工长使用的大多是”子弟兵“,平时很注重传授技术,手把手教真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刚开始带出来和灰搬砖的小工慢慢变成了大工、普工渐渐变成了技工,身份一变,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原先仅领十几个人的小工头晋升为小老板,原来的小老板一跃成为大老板,创造了勤劳致富的样板。 5月 20日,镇党委书记蒲仪明在谈到以劳务经济拉动农民收入增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镇通过务工涌现出了一批百万级和千万级的大老板,这些能人不仅自己致了富,而且乐意带家乡人出去创业,形成了只要埋头苦干,人人都可以当老板的良好示范效应,打响了长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