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钛谷建设开启新篇章

2014-08-04 网宣 陕西法制网
    打开中国版图,你会发现在她的几何中心有一个响亮的地名——宝鸡。走进宝鸡,你会发现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是位于宝鸡高新区的“宝鸡·中国钛谷”。这里已形成了以宝钛集团为龙头的钛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研制基地。
    今年年初,我市将“宝鸡·中国钛谷”建设作为调结构、稳增长和工业发展“四大主战场”之一,致力于进一步推进中国钛谷成长壮大,在钛及钛合金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把握优势做大做强
    钛,作为新金属材料应用只有 50多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其特殊而优异的性能,现已成为我国工程技术及高科技领域中的关键材料及支撑性材料。钛有望成为继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甚至有人将 21世纪称为“钛的世纪”。
    宝鸡是国家有色金属研发基地,其钛及钛合金产业是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目前 ,全市有 400多家钛企业,其中200多家是做钛材深加工的, 100多家做贸易和简单加工。 2013年,宝鸡的钛生产、加工值达到了 320亿元,钛材产量约占国内生产总量的 85%,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22%。宝鸡的钛产业还与太多的中国第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国第一颗氢弹的引爆,第一艘核潜艇的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及实施奔月工程等,都使用了宝钛集团提供的关键性稀有金属材料。
    这 400多家钛企业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钛产业集群,它以宝钛集团为龙头,以力兴钛业、中色金属、富士特钛业等为骨干,涵盖了钛产业科研、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等诸多环节,其中一些企业在钛产业细分市场上已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如海宝钛业公司钛球型粉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富士特钛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钛粉生产企业,钛粉年生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 72%。
    作为中国钛产业的摇篮,宝鸡钛产业发展的基础好,生产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聚集度高,发展优势明显。然而,同国内其他许多产业一样,钛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突出问题。由于缺乏市场监控和预警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企业一哄而上、盲目上项目的现象。例如, 2005年至 2008年钛产业高速发展时期,很多民营企业盲目上项目、购设备,我市各种熔炼炉达到上百台,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造成我市钛产业产能过剩,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同时,我市钛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中低端产品生产量大,高端产品生产量小,附加值偏低,一些企业“只赚吆喝不赚钱”。此外,放眼全国,许多地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钛产业,国内钛产业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之势。特别是攀钢集团提出打造“中国第一钛”“世界前三强”;世界 500强企业——台湾中钢集团积极进军钛产业领域,攀枝花、遵义、长沙等地也正在大力发展钛产业。
    在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凸显优势、抓早动快,谁就能占得先机。据此,2010年 10月,省科技厅与市政府举行第二次科技创新工作会商会议,确定共同推进以宝鸡钛及钛合金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的“宝鸡·中国钛谷”建设。旨在通过项目实施,攻克一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关,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宝鸡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发展,加速推进产业链完善,促进基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把宝鸡钛及钛合金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强势推进“钛谷”崛起
    为加快基地建设,我市先后编制了《钛及钛合金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及《钛及钛合金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并以公开命题征集的形式组织西安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有关单位,分别开展了“宝鸡·中国钛谷产业集群技术支撑链建设研究”和“钛及钛合金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模式及路径探究”两个软课题研究,为建设好宝鸡钛及钛合金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围绕产业基地建设,我市采取财政贴息等措施,鼓励宝钛、力兴钛业等龙头企业依托优势,同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特别是与国际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共同建立高新技术战略联盟,开拓全球市场;围绕“钛铸锭—钛加工材—钛合金材—钛复合材—钛材深加工产品”纵向产业链以及“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专业孵化、钛材交易、中介服务”等横向服务链,不断引进和再造新企业。同时还通过采取设立政府奖学金、专项科研基金、企业赠送股权等办法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海归人员,打造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创新型领军人才,建立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2011年 4月,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在宝鸡成立。该联盟成为连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协助政府引导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随后,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年会又在宝鸡高新区召开,宝钛集团等 60余家联盟会员企业共同发出倡议:增强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打造新型钛产业集群。产业联盟将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产业孵化和发展基金等投融资咨询服务,加强与国内外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组织、单位的交流合作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产业联盟还将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钛及稀有金属产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完整产业链的逐渐形成,创新环境的不断完善,“宝鸡·中国钛谷”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市打造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产品。“钛谷”效应还引来了众多大项目:亚洲最大的钛粉企业宝鸡富士特钛业有限公司落户高新区;投资 2亿元的台湾华新丽华股份公司独资的“特种钢中厚板材生产项目”在高新区建成,成为国内最大的中厚板材生产基地;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宝钛集团投资 26亿元的国家核级锆材研发及检测中心暨核级锆材生产线项目落户宝鸡高新区,形成了包括核级海绵锆、锆合金熔炼、锆材加工等在内的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填补了我国核级锆材生产空白。
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宝鸡高新区企业宝鸡欧亚公司与澳大利亚一公司合作生产的钛及钛合金旋翼式飞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欧亚公司是一家钛体育休闲用品制造企业,在转型发展中,这家公司瞄上了旋翼式飞机,他们攻克技术难关,研发生产出了重量轻、强度大又耐高温的钛合金机架。目前,企业已经生产提交了20架这样的飞机。
    在宝鸡高新区的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一条从国外引进、代表世界先进工艺的钛及钛合金棒管材精锻生产线,目前基本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即将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运行后,可避免以前从钛锭到棒坯再到棒材、管材的多次加工、多道工序,实现钛材加工一次成型,加工时间和成本节约 60%以上。生产线还未投产,已接到多份订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提升钛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几乎是目前中国钛谷所有企业的共识。宝鸡欧亚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当前,我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在钛加工技术上还约有 30年的差距,国内 40%的钛材需求,我国企业无法生产满足,得靠进口。
    事实上,我国钛产业目前有两个突出现象,一方面是大飞机用钛材还不能自给,高端钛制品需从国外采购,另一方面是化工、冶金等民用中低端钛材生产能力大幅过剩,我国钛产业处于严重的结构性过剩状态。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中国钛谷在钛产业技术层面上准备花巨资组织力量提升创研能力,重点实现五大突破。一是争取在钛材料新品种创制方面有所突破,针对大飞机、航天、航海、海上石油钻采等行业所需的新品种,加大研制力度。二是在超大规格棒丝、管材、超薄超细规格等极端制造工艺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在低成本制造工艺方面有所突破,使钛产品逐步替代不锈钢等常见合金产品。四是在钛合金材料应用方面有所突破,如在成套石化装备、海上采钻装备、核能装备以及日用产品的研制。五是在新材料应用于新能源、节能环保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中国钛谷还将优化产业环境。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建设钛材料专业交易市场,以便为企业提供快捷规范的信息、交易、物流以及先进工艺交流平台。其包括覆盖全球的钛及其他稀有金属现货及期货电子交易报价平台,可覆盖全球监控的现货仓储、物流中心,权威的质量检验中心,进出口代理、仓单质押、仓储运输、信息服务、银行结算、产权交易等业务。
阅读原文
阅读 162
5000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