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2之七:省人大机关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

时间:2013-01-16 16:12:34来源:本网作者:2012-2015)”的安排,并不断地跟

  贴近本色履职为民 ——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党支部“三问三解”活动侧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2年,被中央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自2012年2月份以来,全省各级机关和单位普遍开展了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为主题的“三问三解”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组为此专门发出通知,号召人大机关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切实以真情实感搞好这项活动,切实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研究室党支部及时作出了关于落实“三问三解”活动的安排意见,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接地气、长灵气、养底气,拉近了与基层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感情,较好地在思想上树立了为民利民、工作上惠民富民、作风上亲民爱民的意识。 “三问”摸实情     2012年2月14日,正值立春时节,乍暖还寒。研究室党支部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领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赴安康石泉县开展以“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主题的“三问三解”活动。为了突出活动的实践性和生动性,党员们参观考察了后柳镇新农村建设,了解了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当看到一排排整洁雅致的农家小院时,大家真切感受到了新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通过参观考察,大家了解到全镇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蚕桑产业,以生猪为主发展畜牧业,依托库区优质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等,如今以蚕桑、畜牧、烤烟和网箱养鱼等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通过“三问”摸实情,党员们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人民群众的一些诉求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党员们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进行了走访,参观了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并就《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与市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联系的意见》执行情况进行了座谈,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各级领导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交流中大家充分肯定这个《意见》对加强指导基层人大工作十分重要,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效。石泉县人大依据《意见》,加强了对各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参加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和有关人大工作,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基层人大的工作水平。交流中大家对进一步完善《意见》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三问”摸实情,研究室全体同志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特别是看到基层人大办公条件简陋,但他们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深深感染激励着大家。同志们纷纷表示,要向基层同志学习,珍惜自身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找准差距,改进不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三解”尽薄力     2012年4月13日和8月22日,研究室党支部全体党员分两次深入户县甘亭镇东宁村和蒋村镇郝寨村,走访看望贫困户和困难大学生,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结合扶贫帮困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改进了工作作风,推进了研究室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早在2012年3月29日,李小平主任和陆宝延副主任一行就来到户县,通过座谈了解的方式确定了东宁村和郝寨村为研究室党支部“三问三解”活动的联系点,并确定了具体的帮扶对象。回来后号召党员自愿捐款捐物,大家纷纷响应,厅级干部捐款都在一千元以上,处级干部和科以下干部也分别在每人600到800元之间,大家共计捐款两万多元,衣物50多套件,为开展这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支部全体人员来到东宁村后,先后在村委会主任家的小院里与县委书记、县人大领导和甘亭镇及村“两委”领导、老党员、部分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谈心,询问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集体经济、学生上学、农村低保、新农合医疗、外出打工、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并听取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并现场查看了驻村指导员的工作日志,实地调研了东宁村的道路硬化、村委会制度和农村书屋及档案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参观农村书屋时,李小平主任仔细查看了图书目录,提出机关图书资料室结合农村书屋特点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大家两次到户县,都先后到东宁村和郝寨村贫困户和贫困大学生家中走访看望,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现实困难情况,并送上全体党员捐献的米面油、衣物和慰问金,督促村干部帮助解决贫困户房屋漏雨问题,村干部当场表示在近期内解决。为此,受助群众和大学生十分感动,表示要靠党的好政策和自身的努力,不辜负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干部职工的厚爱,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勤劳致富,认真学习,早一天过上好日子。2012年下半年,研究室党支部的同志还在陆宝延、王希蜂带领下去宝鸡陈仓区和陇县过党日生活,进行“三问三解”。
    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研究室全体党员对“三问三解”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扶贫帮困情况做到了底子清、状况明,增强了大家深入扎实搞好“三问三解”活动的信心。
“三到”办实事     在“三问三解”活动中,研究室在机关内部重点抓了三件事。
    一到信访办接地气。2012年上半年,研究室分三个组,分别由主任李小平、副主任陆宝延、王希峰带队,一组3人,每个组分别用一周时间,到省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学习锻炼,了解信访办工作,与信访群众面对面地接触,进行“三问三解”,虚心诚恳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受到了信访办同志的好评。通过到信访办接地气,使大家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激发了大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
    二到报刊社解难题。2012年5月7日下午,研究室专门召开室务扩大会议,听取报刊社工作情况汇报和工作设想,结合研究室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安排意见,重点了解了报刊社职工养老保险及相关生活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推动报刊社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为契机,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尤其解决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退休职工生活补助等生活保障问题。在这件事上,提出了不纠缠历史老账,不摆困难,不讲条件,全力把这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办实的原则,报刊社积极创造条件,保障了这件事的较好落实,受到职工欢迎。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罗振江在这件事的情况汇报上批示说:这件事抓得好,要下功夫一抓到底,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把报刊社的关系彻底理顺,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使单位面貌一新,工作上新台阶。
    三到资料室抓创新。为了给机关干部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阅读环境。研究室经过精心策划,与省图书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沟通和研究,从建立分馆的可行性、场地设施的完善和功能区域的划分等,进行了多次座谈论证,提出了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建立省图书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分馆的意见,即把现在的资料室扩建为图书馆,并报常委会领导批复。这件事得到常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省图书馆及机关有关处室的大力帮助,短短一个月,完成了分馆设施的配备、图书的分类上架、分馆的借阅规定制定等工作,省图书馆支援图书4000册,使分管藏书达7000余册,面貌也焕然一新。图书分管揭牌那天,常委会领导、研究室和省图书馆领导以及机关党委、各委员会办公室、机关各处室的负责人、有关新闻媒体记者共计60余人参加了这项活动,从而扩大了图书分馆的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不少干部说,我们今后有了学习提高的好场所。你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王顺山下听民声 ——省人大环资工委办公室党支部赴蓝田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纪实     2012年4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王军科带领办公室党员赴蓝田县蓝桥乡安子沟村进村入户、走访村民,了解社情民意,为村里发展致富和保护生态环境出谋划策。
    安子沟村地处蓝田县的秦岭浅山区,毗邻312国道,国家级森林公园王顺山旅游专线穿村而过。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198户,755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6752亩,人均耕地0.46亩。王军科等人听取了村领导的简要情况介绍,便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就村民关心的发展经济林技术指导、扩大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减轻养老,看病,上学负担、保护好青山绿水等问题进行了交谈,对全村干部群众克服居住分散,土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少、集体经济薄弱等困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旅游服务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当看到村里一位80多岁的王老汉正在河边翻地时,党员们纷纷下到田里,帮老人翻地整田,当了解到像王老汉这样高寿的老人在村里越来越多时,大家告诉老人,现在条件好了,环境好了,要好好生活、好好享受。
    在离开村子时,大家还建议村里,一是发挥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和312国道过境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安子沟生态旅游村,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并沿公路开发田园观光游,逐步扩大规模,通过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安子沟村旅游经济新亮点。二是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外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促进群众致富。三是针对山区地理特点,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四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消除露天厕所、粪坑,基本实现厕所卫生化,加强对农药化肥、薄膜使用的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污水、废渣等多种污染物排放,逐步实现生活污水和旅游垃圾集中处理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省人大人代选工委走访代表“三问三解”     2012年4月份以来,省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结合学习贯彻赵乐际书记和罗振江副主任重要批示精神,在机关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办公厅的统一安排下,积极开展“下基层、访代表、转作风”活动。活动中人代选工委全体人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由李军锋主任、丁和平副主任及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邵向农带队,赴商洛的商州区、商南县、洛南县;铜川的王益区;渭南的临渭区、合阳县;咸阳的淳化县、寻邑县等区县走访代表。他们采取了三种形式走访代表:一是召开座谈会。为了更好地征求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走访代表的居住及工作情况,组织部分代表集中座谈。二是实地走访代表。为了了解代表的所思所想,深入厂矿车间、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代表的工作生活情况,掌握代表的实际需求,以便尽可能的协调解决。三是和市、区、县代工委同志座谈,了解、掌握代表履职情况,了解各地落实代表法实施办法和选举法实施细则执行情况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共走访看望代表26名,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及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21条,通过走访代表,达到了与民意沟通的良好效果。 省人大内司委通过信访解民忧     2012年4月9日,省人大内司委办公室接到机关一名干部转来的延安市洛川县桥西一对普通农民党龙、党李艳夫妇的求助信,反映其5岁的女儿党佳瑶,在出生八九个月时因一次外伤走入了无声的世界,夫妇二人几年来带着小佳瑶在西安边打工边为孩子治疗,但均未有明显效果,要彻底治疗孩子的耳聋,只有置入人工耳蜗。置入人工耳蜗的设备费、手术费、康复费总共大约需30万元左右,这对靠打工为生的小佳瑶父母来说无疑是难以解决的困难。
    内司委办公室了解情况后,立即与省残联沟通协调,转去了求助信及孩子的相关资料,为其争取我省刚刚启动的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2012-2015)”的安排,并不断地跟踪督促残联积极落实救助项目,争取早日让孩子回到有声世界,过正常孩子的生活。
    这是 “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内司委办公室党支部通过信访了解民情,落实的实事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困难和需求的重要方式。通过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通过信访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放在工作第一位,把监督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监督和支持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一些实事、好事。
  综合处党支部深入开展“三问三解” 为常委会履职提供智力支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重要部署,综合处党支部在认真学习机关党组“三问三解”活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于2012年3月7日至13日,深入渭南、安康、华阴等市及其所属3个县(区)及两个乡镇,就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展开实地调研。综合处党支部一行3人,先后深入三市三县(区)和两个乡镇的人大常委会机关与有关领导和业务处室干部职工进行座谈和交流,详细了解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并对渭南市常委会审议意见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年底的常委会上集中答复报告;安康市将审议意见办理列入常委会议题进行逐条表决的“刚性”做法,在法律范畴内进行了探讨。通过实地调研,大家一致表示,将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借鉴市县人大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党支部赴商洛开展“三问三解”活动       2012年4月6日,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党支部由民宗侨外委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韩静率领赴商洛市商州区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深入农村走访看望贫困户和基层工作人员,了解社情民意,深入到村办企业,与当地干部群众探讨经济社会发展良策。     民宗侨外党支部为了开展好此次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出发前、专门组织党员学习了全国人代会和省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文件,了解国家和省上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掌握一些经济数据,学习省委关于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文件。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商州区冀村三户特别困难的群众家中走访看望,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现实困难,并给他们送去衣服、毛毯等慰问品和慰问金。贫困户刘朝民说,由于脑溢血住院,花了6万块钱(报了1万元),加之自己每天都要打针吃药,把一个好端端的家也拖垮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村、镇各级都及时给予了帮助。今天,没想到省人大都来看我了,我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我生活的希望和帮助,我一定要把病养好,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调研组看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盼望政府能进一步增加大病医疗补贴力度的热切目光。调研组还到该村贫困户南新民、冀建敏家中进行了慰问。     调研组与商洛市、商州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有关领导和冀村村委会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座谈会上,冀村党支部全面介绍冀村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组详细了解了该村中小学生上学、升学情况,村民享受低保、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大学生回乡就业、村民外出打工等情况。问计于民,征求了当地干部群众对省人大工作和对各级政府的工作建议和意见。大家对冀村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创办村办企业,努力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支部书记韩静提议与冀村党组织建立共建关系,继续关心冀村百姓的生活和发展,并经常下冀村、接地气、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村支书非常高兴,并表示要经常保持联系。     针对调研中发现中一些村民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和精神病、心理疾患等问题,调研组建议并要求各级人大特别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增加对一些大病(如,残疾瘫痪、精神病、癌症等)的医疗保险补贴力度,从制度上减少百姓负担。基层干部要把工作做到每一户,每一人,消除新的贫困问题的出现,要特别关注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心理健康,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真正做到享受文化,精神健康,不断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大家体会到,通过这次活动接受了一次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深受教育,通过直接接触联系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使大家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血肉联系,增强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对于我们今后改变工作作风,加强自身班子建设,进一步做好工作,尽心竭力造福百姓很有帮助。     应邀参加的机关党组成员、党委书记李俊民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省委决定开展的“三问三解”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常委会高度重视,党委带头,机关各部门积极响应,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党支部赴商洛开展“三问三解”调研,就是最实际的具体实践。“三问三解”要把开展帮扶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真正使“三问三解”活动办实事、暖民心、促发展。   把民生实惠问到百姓心坎上 ——省人大财经委党支部“三问三解”活动       2012年4月上旬,省人大财经委党支部深入商洛、安康2市4区县,采取听取小型座谈汇报会、察看古镇民居和保障房建设、随机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突出“三问”进行调研,围绕“三解”推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受到了当地政府机关和群众的欢迎。
    2012年4月6日清晨,活动小组驱车行驶在西康高速公路上。上午9点30左右到达路途的服务区作短暂休息,正好碰见七、八位农民工,活动小组同志前去和他们交谈。问他们是哪里人?有的说是陕南人,有的说是关中人,有的说是陕北人。他们最希望能在城里买一套便宜房,还最需要用人单位给打工的人员缴纳养老金。下午,活动小组深入到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就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新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安康市区两级政府为了高标准建好国务院即将把恒口镇确定为全国小城镇改革示范镇。他们建议: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坚持循序渐进;公租房、廉租房最好采取租售结合、出售部分产权的办法来推进;保障性住房分配问题还需尽快完善,下一步的退出机制有待研究,管理也得加强。
    4月7日,活动小组到旬阳、白河两县进行实地走访。在白河古城考察时,活动小组深入到30多户居民家中虚寒问暖,深切感受到了白河人民群众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亲自触摸到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白河“三苦精神”。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他们还遇到较多的困难:避灾移民搬迁中市县的配套资金难落实;移民搬迁的比例和数量应符合县里实际,不能强制、搞一刀切;移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安置地离地(林)远,不利于农民经营种植。他们建议:城镇化建设不能搞行政命令,要循序渐进,至少需要2代人才完成;保障性住房应结合县上实际,多发展限价商品房,发展少量周转公租房;公共服务中的配套设施要及时跟上。
    4月8日,活动小组在省级重点建设镇——山阳县漫川镇调研古镇开发和古民居保护情况。在民居古街,刘忠良主任叮咛县镇两级政府一定要做好维修保护规划,严格控制现代建筑规模,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古镇风情民居的原有风貌。在漫川镇闫家店新区,活动小组一行深入到搬迁户刘向阳家中,详细询问国家有关补助政策的落实、家庭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新区搬迁的户数、来源地、资金筹措渠道、搬迁户生存问题、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了解了基层在移民搬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征求了住建部门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刘忠良主任指出,古镇开发要突出特色,居民新区建设既要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又要注意与古镇建筑相协调;要统筹各类资金,着力破解配套资金和配套基础设施落实难等问题;搬迁户迁出以后要做好土地置换,落实好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解决迁入地安置土地指标问题等。
    通过“三问三解”活动,财经委党支部的成员感受到了“三个三”:一是农民最满意的三件事。即取消了农业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二是农村出现了三大新变化。在陕南农村,多数外出打工的农民不愿把挣到的钱花在农村建房,挣钱多的农民急速向城镇转移;出现了富人进城,穷人进山,梯次转移趋势;农民工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离土离乡愿望强烈。三是农民盼望的三件事。农民工想享受保障房、三大保险等城里人的福利待遇;集中居住的中心村,能建有较好的公共基础设施;移民搬迁的地方不要离自己管理耕种的土地(林地)太远,希望有新的就业岗位。
  情系基层解民忧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实施“三问三解”活动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谭策吾带领委员会组成人员、省财政厅和预工委办公室同志前往黄龙县和白水县开展了“三问三解"活动。
    活动组一行首先听取了黄龙和白水两县近年来财政收支和省市财政对其转移支付情况、2011年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了解到近年县级财政收支逐年增长,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两县坚持依法理财,合理编制预算,整合所有专项资金,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人大加强预算监督,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活动组同时了解到,随着财政保障范围的扩大,县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较高,而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相对不足。省市财政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对财政困难县能减少或取消项目配套资金,对于生态保护县、非对外开发县增加转移支付。对此,活动组表示,下一步将县上的实际情况尽快向省级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沟通协调,力争在今后的全省预算安排上给予考虑。
    活动组一行还先后赴黄龙县石堡镇郑家沟村、白水县尧禾镇安乐村进行了实地走访,与村干部、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村委会和村民有关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群众反映,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体现了对“三农”的关注和支持,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日趋向好。谭主任对村干部和村民说,我们一行来村里,就是来专门听取老乡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来了,请大家敞开心扉,谈谈你们的想法。针对村干部和村民反映的村干部补助偏低、建设智能温室大棚蔬菜基地资金缺口大,部分进村道路硬化建设项目等具体问题,他表示,预算工委将与省级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设法解决。谭主任最后指出,各级干部要继续落实好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服务到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继续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生态农业;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发展农村经济;要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引导农民增产增收,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差距。
  省人大办公厅人事处扎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     在机关“三问三解”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后,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事处提出了“三问三解”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的目标要求、参与范围、主要目的、时间和具体措施做了明确要求。2012年3月份以来,人事处同志先后赴延安市、铜川市、宝鸡市陈仓区、榆林市府谷县、安康市汉滨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群众,了解基层群众的要求,了解基层各级人大工作的困境及工作思路。通过调研,人事处确定“三问三解”活动从三个层次开展:一问外。主要是指和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联系,了解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的比例、了解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中省人大代表的数量和比例、了解各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构设置和编制情况。目的是参考、借鉴其他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实际现状,对我们常委会的组成结构、省人大代表数量、机构设置提出有建设性、针对性的建议。二问下。主要是指和省内市、县及部分乡镇人大联系,了解市、县及部分乡镇机构设置、编制及人员配备情况。目的是在加强省人大与市县乡人大的互相联系的同时,认真调查研究市、县、乡三级人大机关编制方面情况,发现共性问题和某些比较突出亟须解决的个别现象,在调研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努力推进各级人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三问内。主要是问处里干部工作思路是否清楚,问工作中还有什么差距,问干部有无需要组织协调解决的工作和生活困难。目的是培养处里干部战略思维、长远眼光,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敏锐性和前瞻性,努力成为“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组工干部。同时解决干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凝聚人心,鼓舞干劲。   省人大人代选工委赴千阳县开展“三问三解”活动        2012年6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主任李军锋一行到千阳县开展“走基层、访代表、转作风”活动。
    李军锋一行在千阳县人大领导陪同下,现场视察了张家塬镇王家庄村村级党务政务公开、党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等情况,并详细查看了办公场所及设施等。随后,在王家庄村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省人大代表、王家庄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发干从参与代表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党组织建设、履行代表职责等四个方面作了履职汇报。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春芳主持座谈会,千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戴存鉴简要介绍了本县人大代表工作情况。
    省人大常委会人代选工委主任李军锋对千阳县代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何发干代表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赞扬,认为何发干代表是一名优秀的省人大代表,是基层人大代表的杰出典范。一是紧密结合人大代表与党支部书记身份,带领群众,壮大产业,促进村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民解决困难,及时反映民意;三是代表身份与支部书记职务结合好,协调各种关系,化解群众矛盾,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何发干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积极反映群众呼声,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大代表。

信访大厅里听民声 ——研究室党员干部深入信访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       2012年6月的省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大厅里较以往多了几位“信访接待干部”。这是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结合“三问三解”开展的党员干部到信访办“接地气”,实地体察民意社情活动场景之一。     为使“三问三解”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6月11日至29日,研究室组织处以上干部在主任李小平,副主任陆宝延、王希峰的带领下,分成三个小组分批走进信访接待厅,亲身体验信访干部的酸甜苦辣,零距离倾听来访群众的心声,切身感受人大信访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进一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了解。     “今年1-5月共接待上访人员1063人次,反映案件472件。其中,单访449件,615人次;集体访223批,450人次”。6月11日上午9点,在机关402会议室,信访办庞社斌主任正在向研究室全体党员干部介绍有关信访工作情况。庞社斌说,自设立省人大常委会信访机构以来,平均每年接待4000人左右,集体访100批次左右,案件涉及一府两院等各个方面。研究室主任李小平作为曾经主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对人大信访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指出,“近年来,信访办各项工作成绩出色,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他要求研究室每一名党员干部通过到信访办“三问三解”活动,多接触、了解信访工作,带着真情倾听百姓疾苦,真心为百姓多办点实事。     随后,研究室全体同志来到了专门负责办理群众来信的信访办公室。一进入办公室,就见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西安某公司来信反映的其厂房被强拆未按规定进行赔偿的问题。据信访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每天都收到数十封来自全省各地的来访信件,为了提高办案效果和效率,信访办对一些涉及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的案件发函或带案下访督办。信访工作人员同时向大家演示和介绍了“网上信访”办案流程。     在群众来访接待厅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人大心系人民,人民拥戴人大”、“对群众来访热情耐心,解人民忧难负责认真”、“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人民信访,情系民心”等一面面锦旗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些锦旗有单位赠送的,也有信访者个人赠送的,都是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信访机构为民解困的有力见证。     自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信访机构成立以来,省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公室作为常委会机关的一个窗口,本着“倾听群众呼声,真心为民办事”的理念,以热情的服务,良好的自身素质,依法督办了一批又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     6月12日上午信访接待厅的大门刚一打开,四名上访群众情绪激动涌入信访大厅。见此情形,大家连忙热情地请他们坐到来访接待室。“请放心,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告诉我们。”大家一边给四位群众倒水一边安抚。几分钟后四名群众的心情渐渐平复,经了解他们是来自咸阳市渭城区的村民,主要反映土地被征用后未能拿到征地款的问题,请求省人大监督办理。大家一边认真地听上访人员的案件陈述,一边细心地记着信访接待人员的耐心解释和安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了妥善分流处理。由于接待人员热情的服务及合乎情理的解释,四名上访群众愉快地离开了接待室。     除了参与接待来访群众,大家的另一项任务就是翻阅信访文件,学习了解如何督办来访案件。2012年年初,在陕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卉转来一封群众来信,经核实后,常委会信访办依法向省高院发出督办信函。省高院接函后,依法迅速处理,并将结果抄报常委会信访办,避免了信访人赴京上访的发生。     这次到信访办“三问三解”活动架起了研究室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联系的桥梁,不仅使大家亲身感受了一名信访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和为民解忧难的不易,也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把群众当“亲戚”,群众就会视你为亲人;只要你和群众说心里话,群众就会为你掏心窝,就算一时解决了不了太多问题,也会换取群众最大的理解。                               (本专辑稿件来源:陕西人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