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2-03-30 21:00:19 阅读量:
近年来,铜川中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加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由形式公开向实质公开、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由部分公开向全面公开深度转变,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一是优化诉讼服务,擦亮司法公开的“窗口”
深化法院“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厅网线巡”一体化诉讼服务中心6个,配置诉讼服务自助终端等13项智能设备,设立调解速裁等10大功能区,基本实现诉讼事务“网上办、就近办、不求人”。完成网上立案701件,跨域立案135件,实现立案服务“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市中院与市司法局建立值班律师制度,推行诉前财产保全保险担保制度,在全省法院率先开发运用诉讼服务手机APP,耀州法院设立涉诉保险快速理赔服务站,全市法院基本实现诉讼事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
二是建强智慧法院,扩充司法公开的“场域”
“智审”全面升级,建成“云上法庭”,上线破产案件辅助管理系统、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和电子送达平台。科技法庭及庭审直播系统全面覆盖至基层人民法庭,实现庭审记录电子化、证据展示现场化、资料查询同步化、录音录像全程化,2021年,全市法院共庭审直播1403场次,1名法官被评为2021年全国“优秀直播法官”。“智执”提速增效,建成覆盖两级法院的执行指挥中心,率先在全省开通运行“铜川执行APP”和“铜川法院执行小程序”,在全省首家制作《评估、司法拍卖工作规定汇编》电子书。“智服”减轻诉累,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开通在线缴费系统。“智管”多维发力,建成智能化审判管理中心、多功能信息中心,物证管理系统、移动办案系统落地应用,完成远程视频提讯室建设,铜川法院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上线运行,“智慧法院”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市中院在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三是严格文书上网,提升司法公开的“维度”
在裁判文书上网“应上尽上”“能上尽上”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裁判文书上网逐级审核把关机制,确保文书上网工作规范有序,裁判文书公开率连年位居全省前列。主动贯彻实施最高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引入并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裁判理由,让司法裁判有力量、有温度、有是非。依法公开当事人的诉辩意见,阐述当事人举证、质证的内容,公开证据采信情况及理由,以及裁判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让当事人在程序透明的裁判活动中服判息诉,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呈现“五连降”良好态势。
四是加力攻坚执行,发挥司法公开的“势能”
坚持将执行公开作为回应群众关切,保障胜诉权益的关键路径。严惩规避执行行为,2021年,全市法院司法拘留23人,扣押车辆19辆。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653人,限制出境59人次,限制高消费1453人次,940人迫于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落实网拍优先原则,网络拍卖被执行人财产成交14件,成交额2236.99万元。建立悬赏执行制度,发布执行悬赏公告13期,落实执行标的42万元。规范办案流程,完善“一案一账号”管理制度,推动“一案双查”,开展执行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清理发放执行案款540.91万元。2021年,全市法院执行“3+1”核心指标全部达标。
五是自觉接受监督,厚植司法公开的“根基”
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对副院长履职情况的评议。市中院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基本解决执行难”“一站式”建设等工作情况,认真落实常委会反馈意见。持续落实法官干警结对联络代表、委员机制。按期办结市人大常委会交办督办件和代表建议,主动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工作、观摩庭审、见证执行。高度重视社会监督,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和“公民代表进法院”等活动,常态化举办新闻发布会、群众代表座谈会,让公平正义“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
六是深化以案释法,传播司法公开的“声音”
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度化审判“五进”活动和巡回审判工作,编印并发放《农村实用案例》《农村实用法律手册》《农民群众常见法律知识108问》等法律知识读本3.6万余册,编印并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提示书》《民营企业司法保护典型案例》4500余册,利用“一周一案三问”普法微课堂平台向基层群众推送案例175个,拍摄法治微电影2部,与团市委联合开展“红领巾法学院”创建活动,市中院获评全市“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