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古镇的流年碎影

来源:渭南新闻网 时间:2013-07-16 14:22:47 阅读量:


  

居有照壁天井亮

  孝义镇东临县李家村,南面与赤水镇隔河相望,民间有“鸡叫一声听三县”的说法,由于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曾经“水旱码头,三县聚商”,历史上有过骄人的辉煌,斗转星移,时代更替,现在的繁荣已迁至新区,老城物是人非,但是城里的故事和传说仍然令人感慨不已,近日记者走进孝义古镇,记录下孝义古镇的变迁。
  “孝义镇位于渭南市区东北约24公里处,面积36平方公里。该镇历史上商业发达,明、清数百年间,先后出现严、赵、乔、柳、王、吴等富豪家族,经营诸业遍及省内及四川等地,收入丰厚,银子用车拉船载,有‘银城’之称。在四川经商的盐商严雁峰曾以巨金授集海内外精本图书五万余卷,自建‘贲园书库’,获得‘藏书甲蜀中’的赞誉。”关于孝义镇的介绍,打开电脑,看到这些资料,真是不得不令人为之向往。
  7月5日上午,我们冒着烈日,前往孝义镇。在前往该镇的路上,沿途到处是丰收的景象。酥梨、葡萄、茄子、桃子等正值当地的蔬菜水果成熟时节,一路上,到处是前来收购蔬菜水果的车辆,好一番收获的场景。
  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来到了孝义镇,恰巧赶上了当地的集会。只见街上人来来往,既有现代化的时尚衣服、电器等,还有从古老演变发展的电碾压辣子,真让人大开眼界。走了一圈,却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古老的建筑,正当我们心里纳闷的时候,遇到了74岁的村民李建章老人上街买东西。
  我们向老人询问后,李建章说:“孝义城池建于明末清初,父辈们都说是清乾隆以后,孝义镇达鼎盛时期。东来的三晋煤、盐,西来的巴蜀烟茶,江南的海鲜;渭北的粮、棉、果、土产山货,均集于南面码头上。渭河上,一派繁忙景象。在三里多长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各巷里,店铺林立,每逢集日,百商云集,各种工艺品、山货、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全国各地来此交易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交易之盛,经久不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孝义古镇开始衰落,这些年很多老的宅子都被改造了,老宅子越来越少。”
  “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孝义’”,我们不解的问老人。
  李建章说:“这与‘孝子义犬’有关。据说,明代初年,东仇村(孝义镇)严邦佐的母亲去世,葬于村东的甘河岸边。严邦佐在母亲的坟茔造庐住守,相伴3年。严邦佐养有一犬,每日严邦佐放钱在竹篮里,挂在犬脖子上,犬便去街市上购食购物。夜晚,犬卧床下,人犬不离,这只犬帮助严邦佐成就了孝行。人们说是‘孝子义犬。’”
  李建章说:“在孝义镇,有一个石砌花雕的画像池,“大涝池”,可谓是孝义古镇的见证之一。值得去看一下,这个捞池至今还保留着。
  随后,我们来到了古涝池。令我们吃惊的是,古捞池里面和外围到处是生活垃圾,让人不忍目睹。
  李建章说:“石涝池大概修筑于乾隆到嘉庆年间,池深5丈,周长约126米,一色灰白石料砌就。池壁由花色斑斓的浮雕石壁围定,北壁石栏有通道两个,伸向东、西大街。早些年下雨时,雨水沿街流向涝池,同时西北入水口又是泄水道,当池中水蓄满时,就沿泄水洞倒流排出,入城壕。每到盛夏季节,镇上居民就会在池塘四周乘风纳凉,听说书,唱曲子。女人们都会在涝池一圈洗衣服,倒影映在水面,形成妙不可言的水画人像的佳境,画像池也许因此而得名,鱼儿悠游,蛙声阵阵,池旁柳树上蝉鸣悦耳,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为古镇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而现在,捞池都污染成这样了,真应该好好保护一下了。”
  在孝义当地还有这样一句话:“孝义的银子,赤水的蚊子”。因古时这里经济发达,不少商人经常用车辆拉银子,而与孝义镇隔渭河相对的是赤水镇,山塬之下,溪流众多,树木丛杂,蚊子多而且大。
  滔滔历史,滚滚向前。不知淹没了多少兴与衰,而今天,站在孝义古镇,我们已无法感受当年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场景,孝义古镇已悄悄地过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在历史的烟云中消散。如何才能传承古镇文明,或许才是我们今天将要关注的。(记者 李西成 崔正博 范粉霞 文/图)

  

画像池畔尽垃圾

  老钟古槐好苍凉

  仙人掌防贼很理想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