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2-10-31 20:36:14 阅读量:
新华网陕西志丹10月24日体育专电(记者公兵、段博)2012年10月21日,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省志丹县,突如其来的寒流带来了阵阵冷雨,气温骤降。志丹县高级中学体育场上却还是有一群热火朝天在踢球的孩子。他们是这个黄土地上执着的足球追梦者,他们的梦很近,又很远。
“3万5拿不出来”
在当日的2012-2013年度志丹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上,一个叫高洁的小姑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是上届志丹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女子组最佳球员。虽然场上生龙活虎,但是面对记者却有些腼腆,她说自己喜欢巴西球员玛塔,因为后者技术特别好。正聊着,旁边有人告诉记者,高洁曾被恒大足球学校选中,但最后没去。
“要3万5的学费,这笔钱我们交不出来,所以就没去。”高洁顿了顿,带着遗憾说,“如果能少拿一半的话,我妈应该可以给我拿的。”小姑娘家里以卖鸭脖为生,一年的收入不过几万,所以3万5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也算得上一个天文数字。“不光这些呢,恒大离得这么远,每年孩子要回家,或者家长想去看孩子,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所以……挺可惜的……”一旁的体育老师摇头。
没有去恒大的机会,高洁只能选择在这片黄土地上追逐自己的足球梦。
志丹县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第一个试点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被一个“钱”字深深困扰。“全县只有两块有草皮的场地,其他的都是水泥地,而水泥地也不是真正的球场,而是学校操场,学生们踢起来不安全。有的学校选择在河滩练球,当然,是在非汛期的时候。”志丹县足协主席丁常保感叹。
建场地的钱让人头疼。“我们曾经考虑过自建场地,也看了几块地,但太贵了……”他说。
除了场地,比赛经费也是个问题。“经费确实不够,除了县足协给的经费,我们学校最少贴3万。尽管如此,为了鼓励学生踢球,每个娃娃在联赛每进一个球我们都会奖励10元钱。以前学校没这个规定,是教练自己掏钱给娃娃,但老让教练掏也不现实,所以后来这笔钱由学校拿。”沙道子小学校长张志义说。
顺宁小学上届比赛花了1.6万元,“我们学校在乡下,离得比较远,车辆要自己弄,还要管吃饭,相对来说需要经费较多。县足协给我们的补助平时训练没问题,但出来比赛就不够了。”副校长李永军说。
为了节省经费,球服甚至得“薪火相传”。“有的学校把高年级孩子的球服留给低年级穿,直到所有球服凑不够一套出场阵容才做新的,”丁常保无奈地说。